[长城网评]给白酒标签对“特供”说再见来点掌声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据悉,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已启动,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此外,在对标签的要求中提出,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人民网,12月1日) 白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目前白酒生产仍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如个别地方白酒生产许可管理不严,企业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液态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污染及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等问题。因此,白酒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这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除了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外,还在对标签的要求中提出,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特”、“专”字组成的词,如“特需门诊”、“特邀嘉宾”、“老年人专用”等等。说到带有“特”、“专”字这些词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总会觉得与众不同。在同种类中,某些商品的标签上,有时多了这些词,还会显得很耀眼,档次明显上升,比如说白酒。 一些消费者更是对“特供”产品等趋之若鹜,但往往看重的也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对“特供”所隐喻的社会地位心向往之。消费者好像买得起“特供”,就比一般消费更有品位、更上档次。“特供”如此紧俏,以致假冒伪劣也打出特供品牌,浑水摸鱼。 归根到底,对特供现象的热衷,源于对特权思维的追逐。凡想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优质资源、特殊服务,并以此炫耀特权、显示身份、夸饰地位的,多是染上了特权思维之毒。在这种思维作用下,现实中又何止“特供”一端?有衣锦还乡警车开道的,有公款吃喝宴请比阔的,有公车私用接送子女上学的,其虽表现形式不一、内容不尽相同,本质上却都是特权思维作用下的谋私利行为。 这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白酒标签的要求,不准生产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取消某些白酒的特殊性,使所有的酒都是“平民化”,这个举措值得赞许。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滥用中央和国家机关“特供”、“专供”等标识带来的危害。比如,社会上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不当经济利益,滥用中央和国家机关“特供”、“专供”等标识违法生产销售有关商品,误导了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影响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声誉。另一方面,对特权思想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综上,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严明党纪政纪,不授权冠名“特供”、“专供”等标识,不购买使用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自觉维护中央和国家机关良好形象。【李亚伶/文 贺宏伟/整理】 |
关键词:网评,白酒,特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