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50名詹天佑班师生京沪高铁“飞的授课”
参观在建我国重载铁路特大桥莱芜特大桥施工场地。张建新 摄 学生们在高铁上认真测量车厢内部设施。张建新 摄 长城网12月10日讯(马冬冬 张建新)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如今“贴地飞行”不是梦。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今天,石家庄铁道大学师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条高铁上展开的体验式测试,让旅客大饱眼福,也成为京沪高铁开通后,学校首次如此大规模的高铁体验实验。 “飞的授课”:让旅客大饱眼福 12月7日13时07分,由北京南站出发,至上海虹桥站的高铁列车G135次在不知不觉中启动了。而在这列时速达300公里的京沪高铁线上,石家庄铁道大学50名高校师生带来的“飞的授课”也开始精彩上演,使本次高铁旅客大饱眼福。 来自石家庄铁道大学“詹天佑班”的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有40余名。该班自2007年组成,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为弘扬“詹天佑精神”,每年都要开展一次“重走詹公路”的实践教育活动,而本次活动与以往不同,是以在高铁开展体验式授课的形式进行。 笔者也同时登上列车,与50余名“詹天佑班”师生一起,走近京沪高铁,现场感受“飞的授课”之旅。 列车仅启动10分钟后,笔者看到,车厢电子屏上面显示时速已达302公里,但坐在座椅上没有丝毫的颠簸感。“詹天佑班”大三学生孙一飞告诉笔者:为了验证高铁的减振性能和平稳度,普通旅客的做法是在杯子里倒满水后放在桌子上,看其是否洒出,或把矿泉水瓶倒放在桌上,看水瓶是否稳稳地倒立在桌面上。而“詹天佑班”的“飞的授课”与众不同。他们的实验更专业、更精彩。 “我们是石家庄铁道大学詹天佑班的学生,本次是我们在高铁列车上的一次体验式测试,欢迎各位旅客朋友参与我们的活动。”身着“詹天佑班”胸标的学子在高铁车厢一亮相,就引来旅客好奇的目光。随着一声问候,40名学子在高铁列车车厢内摆开各种“实验设备”,内容丰富、教室移动、旅客新奇的“飞的授课”开始精彩上演。 “飞的授课”会讲什么?旅客们睁大了双眼,纷纷聚拢过去。 “我现在手上拿的是‘声音检测仪’,用于检测列车车厢内声音在不同速度、不同位置的响度大小。”大三学子程里浩,站在显示车速302公里的电子屏下:“您知道在这样高速下,两节车厢连接处的响度是多少吗?”他用手一指手里举起的这款大屏幕“手机”上的显示:“告诉大家:70分贝左右!比日常谈话声音稍大些。” 这时专业指导教师王天亮博士向车上的旅客解释原因:“由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和无缝钢轨的使用,由车轮和轨道产生的噪音非常小,噪音主要是由于‘风噪’引起的。高速飞驰的列车与空气的强烈摩擦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而与此同时,由5名大一学生开展的“加速度”简易测试也在紧张进行。只见一名女生在座椅桌板上牢牢固定住一个三角架,其他两名男生目不转睛地盯着三角架上线绳角度变化。 大一新生王其昌向大家介绍:“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我们詹天佑班的几名大一同学,自制了在列车上测量其加速度的简易装置。装置由细线、乒乓球、量角等构成。实验时,将乒乓球竖直挂于量角的00处。列车启动过程中,测量小球偏转角,从而获得列车的最大加速度。通过实验,列车时速升至260公里时,加速度最大约为0.28m/s2,在人体舒服耐受的范围内,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列车在短时间内速度提升很快,但旅客没有感到明显晃动和不适的原因,体现了列车提速时的舒适性能。 “各位旅客,您知道列车在启动10分钟内,时速的变化吗?”列车刚刚启动,大二学生陈崇敬等3名同学迅速启动“速度计”,每两分钟记录一次车速。测速记录分别为63、113、212、255、302公里。“告诉大家,10分钟内列车已达最高运行时速302公里。” 在车厢内笔者看到,几名同学正在用盒尺认真测量车门、座椅等尺寸。“大家知道座椅后仰角度有多大吗?”葛延龙的提问引起旅客的注意:“告诉大家,经测量,可达26.10。” 通过实地测量的刘斯睿、高延行向大家介绍:通过我们亲身测量,再对不同车厢内部设施尺寸对比,我们体会到高铁在舒适度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显著优化提高。例如,G135次列车入口宽度比D4536列车增加13厘米,达到90厘米,车厢内净高增加20厘米,达到205厘米,这些尺寸的扩大使入口更宽敞,便于疏导乘客上下列车,高铁车厢内净宽增加20厘米,达到2.93米,有效地增大了车厢的内部空间。最值得一提的是,高铁车厢内座椅可旋转和后倾,这一人性化设计大大提高了乘客乘坐舒适度,更有助于乘客休息。 |
关键词:高铁,体验,授课,詹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