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河北迁西:“富源模式”为村民致富趟新路

来源:长城网 作者: 贠开芳 马占永 金宗明 2014-11-27 14:48: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唐山11月27日电(贠开芳 马占永 记者 金宗明)又是一年收获季节,迁西县新集镇富源村党支部书记的脸上挂满笑容。作为该村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盘点着今年的好收成:“今年高效苹果示范园首次结果10000多斤,因苹果个大、色泽鲜艳、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无污染,苹果一下树就被唐山养生协会的客人抢购一空,明年进入盛果期,预计亩产苹果可达5000—6000斤,按市场价格5—6元/斤,每亩收入有望在3万元以上,仅林果一项收入年可达300万元以上……”,谈到苹果园的前景,郭中坡信心满怀。

  新集镇富源村是个移民迁建村,全村共有42户,162口人,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2012年以来,该村立足村情,紧紧抓住“一乡一品”发展机遇,打造百亩高效新型苹果采摘示范园,在迁西县南部经济不发达地区逐步摸索出一条小村也能发展“大产业”的“富源模式”,为全村农民增收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

  土地流转,筑牢发展基础

  为解决一家一户发展农业产业化困难,该村在2012年初就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把全村42户农户手中的100亩承包地通过“反租倒包、以地入股”的方式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对无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予以租赁;对有生产经营能力、愿意参与果园日常管理的农户,按年终收益进行分红,为联片发展农业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规模集约化发展的用地难题,2013年该村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试点村。

  土地有了,资金“贫血”却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融资能力不足这块“短板”?该村广开融资渠道,千方百计解决融资难题,紧紧抓住县移民迁建部门扶持移民项目,争取移民迁建部门帮扶苹果苗木8500棵、水泥杆1800根等价值82万元的帮扶物资;新集镇政府慷慨解囊,采取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该村扶持资金8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忠坡自行垫付资金5万余元,用于购买农药、有机肥料等,并鼓励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以资金形式再入股份……一系列举措成功解决了苹果园建设资金难题,保障和促进了果园建设。

  抱团致富,打开发展空间

  为把村民拧成一股绳,实现“抱团致富”,村里成立了富源苹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重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宽,选购了“双刀口S型嫁接”的“天空一号”富士、嘎啦、“王林”等优良苹果品种;日常管理中使用生根粉、液态有机肥,采用修根技术,确保苹果有机、绿色、无公害;为提高苹果的市场竞争力,该合作社成功向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富嘎”苹果商标,并精心设计包装,大大提高了果品附加值。为挖掘果园增收潜力,该村充分利用树下空间,先后引进了A09葡萄和黄芩、桔梗等药材实施葡萄、药材间作模式,进一步增加了果园收益,使苹果园建设高起点发展。

  与此同时,合作社多次组织村民到河北金土农业有限公司乐亭果品基地考察,学习现代新型苹果经营管理模式;定期聘请唐山市职业教育学院教授、高级农艺师刘玉祥到村指导授课,讲解果树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知识,并根据果树生长的不同时期到树下作修剪、嫁接示范,手把手地传授苹果栽植知识,实现果园技术指导“零距离”,使苹果园建设高起点发展。

  “富源模式”,鼓了群众腰包

  年近七旬的徐春义老人掰着手指,算起了帐:“我和老伴都老了,孩子们都外出打工,眼看我家的地就要抛荒,多亏村里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我们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社里,每年1亩地又可以得1000多元地租钱。”

  村民郭小花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她家里有6口人,5亩多耕地,过去忙活一年全家种地也就5000多元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2012年将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每亩地不仅能拿到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丈夫和儿子可以安心外出打工喽,两人一年能挣4万多元,她在苹果合作社从事锄草、灭虫、绑枝等日常管理工作,一天挣60块钱,一个月我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全家年收入超过五万元喽。

  “今年我村投资70余万元,建成240平米的新村部、木质牌楼和采摘凉亭、老徐农家院,明年我们将依托百亩苹果园合作社基地,发展苹果采摘、农事体验、农家餐饮为一体的农业乡村游,把富源村打造成全县知名休闲农业示范村,全村增收的路子会越来越广。”村党支部书记郭忠坡对村里的发展信心十足。

关键词:迁西,村民,致富

责任编辑:张光明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