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桥西区:小“片长”服务大社区
长城网邢台12月30日电(记者 龚磊 齐彦红 通讯员 曹丽娟 张永利 王淑玲)社区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邢台桥西区团结街道在实际中探索实行了以“片长”为核心的“一网三会”服务模式。他们将每个社区分成若干片区,每一片区都设置一名“片长”,共同构成以“片长”为纽带,以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协会共同服务社区的新模式。 那么,一个小小的“片长”,能为社区带来什么变化,会给居民提供哪些服务? “片长”都干些啥? 快人快语的崔敬群,是邢台市桥西区尚泉社区的一名“片长”。除了每周一天固定在居委会值班处理各种事务外,崔敬群的工作场所就是自己管辖的片区了。 在小区里走走转转,与大爷大妈们拉拉家常、聊聊天,到约好的户里走访,哪个楼道的暖气漏水了,哪个路灯不亮了,谁家两口子又闹矛盾了等等,都在她的管辖范围。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联系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备案协调解决。目前,在邢台市桥西区团结街道,共有60名和崔敬群一样的“片长”。 为什么要设置“片长”?在邢台市桥西区团结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忠看来,这是对以前社区管理弊病的改革。过去,作为管理服务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长期坐在办公室,导致社区服务没有针对性,居民需要什么不知道,能提供的服务又与居民需求脱节。同时,居委会主任权力集中,有事儿都找主任,造成下面的人员没有工作热情、效率不高。 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借鉴“责任田”方式,将每个社区都分成若干片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认领一个片区,并任该片区的“片长”。在这个片区,大小事都由“片长”来管和负责。“责权统一了,就提高了工作热情和效率。”魏忠介绍,他们把辖区的9个社区分成了60个片区,设置了60名“片长”。 “从居委会工作人员到‘片长’,改变的不仅仅是称谓。”崔敬群说,首先工作方式变了,“片长”不能只坐办公室了,而是实行“3+2”工作法,每周3天为“行政工作”时间,另外2天为“社区服务或社区治理”时间,要到自己的片区走访群众、解决问题。其次是干的活多了,以前只是盖盖章、开开信,现在要摸片情、建居民自治队伍、解居民难题、依据居民需求开展服务。 摸片情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是一个“片长”的基本功。“在社区工作,如果你都不知道辖区住了哪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家庭情况如何、年龄结构怎样、经济状况好坏,那就根本无法开展工作。”为了摸好片情,团结街道设置了入户摸排表,一张表上包含70余项信息,除了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外,还有是否参加医保、有无重大疾病、是否享受低保、是否是社区矫正人员等社会信息。 摸清了服务对象情况,怎样为居民服务呢?邢台市桥西区团结街道辖区居住密度大,一个“片长”平均管理十几栋甚至几十栋楼、四五百户居民。如果单靠“片长”,能服务得过来吗? 为此,邢台市桥西区团结街道组织“片长”把各自片内的老党员、老干部组织发动起来,请他们当楼长、庭院长。又将热心社区建设的爱心人士吸纳进来,组建了业主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目前,邢台市桥西区团结街道共选了1380余名楼长、庭院长,组建了153个业主委员会,登记在册的社区志愿者达7500名。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街道—社区—片长—楼院长”的网格化社区服务网。
|
关键词:“片长”,社区,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