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开滦张贵海:传递榜样力量 践行榜样精神

来源:长城网 作者: 黄绍华 韩笑 邢丁 2015-01-28 16:16: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唐山1月28日电(黄绍华 韩笑 记者 邢丁)日前,记者在吕家坨矿见到张贵海时,他正在翻看一叠厚厚的手稿。手稿字迹清晰工整,很少有涂改的痕迹,分章节介绍了起重工的常用工具、它们各自的特征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配有插图。张贵海对记者说:“这是师傅整理的,退休三年多了,他还保持着工作时的好习惯。我也像他一样,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

  张贵海是开滦吕家坨矿的名人,提起他,几乎无人不知。42岁的他是机电科起重班班长,不仅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班组更是连年获得荣誉。他本人于2014年获得开滦吕家坨矿授予的“起重工技术状元““最美矿工”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班组则多次被评为“红旗班组”“安全优秀班组”。

  张贵海已经在起重工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来,他始终以自己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玉福为榜样,辛勤工作,刻苦学习。

  冲在第一线的班长

  身为起重班班长,张贵海是工友们的榜样。遇到急、难、险、重问题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

  2014年5月31日,下了夜班的张贵海刚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接到矿上打来的电话。得知皮带区所辖负800上仓皮带储煤仓发生坠落事故,仓盖和钢梁都已坠入仓底。张贵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沿着软梯爬下,进入24米深的储煤仓仓底。查看情况后,张贵海向领导汇报,之后带领几名焊工进入,将钢梁割断后掏眼、拴绳,再一一用绞车吊运上去。处理事故共用27个小时,焊工每4个小时换班一次,张贵海却一直在闷热的仓底切割钢梁。任务完成后,他已经浑身是汗,没有力气爬上软梯,工友们在他腰间系了绳子,大家合力将他拉出储煤仓,这时的张贵海满身满脸都是煤灰。

  “当年我师傅干活计也是这样,有什么任务总是往前冲,干最苦、最累的活儿。”张贵海说,“我是班长,应该发挥带头作用。”

  40个人一条心

  在吕家坨矿,张贵海所在班组的团结是出了名的。机电科工会主席王玉生说:“在比较大的班组里,起重班是最团结的,40个人一条心,战斗力非常强,特别能打硬仗。” 2015年1月18日上午10点30分,矿上通知张贵海,运煤皮带撕裂,要他立刻赶回单位处理。张贵海打电话通知班里的工友们,中午之前,大家悉数赶到,不久便顺利完成了任务。“班里的弟兄们有的家在林西,有的家在赵各庄,最远的在卑家店,可是无论遇到什么急活,都能以最快速度赶到矿上。”张贵海说。

  作为一班之长,张贵海是班组团结的核心。“师傅退休前对我说,要把班里的工友当成自家兄弟,多替他们着想,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干起活儿来才有劲。我觉得,我们40个人能始终拧成一股绳,原因是一个‘情’字,大伙儿像亲兄弟一样相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正是因为有这种感情,我们班才这么团结。”

  起重班的好传统

  张贵海所在的起重班保留着许多好传统,比如工作前的现场勘察,比如讨论和学习的习惯。

  “每次遇到大型施工前,我都会组织参与施工的员工现场勘察,之后大家进行讨论,形成施工方案。”张贵海说,他这样做是为了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最佳方案,保证施工安全,并提高工作效率。

  2011年“十一”期间,这矿老主井更换箕斗,施工时采用了张贵海班组的方案,不但任务顺利完成,施工时间还比平时缩短了7个小时。

  起重班之所以技术过硬,是因为他们拥有学习和讨论的良好氛围。张贵海经常给班里的工友留“作业”,让他们回家后把这一天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工作的步骤、使用的工具、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过程,一样都不许落下。第二天,张贵海会检查工友们的“作业”,如果合格,他会把“作业”交还对方:“好好留着吧,没事了拿出来看看,这对工作很有用。”张贵海也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着每一天的工作内容,他不时把本子拿出来翻一翻。“我有这个习惯,也是得益于我的师傅。他带我的时候总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一边写一边想,加深印象。”

  “我是孙玉福的关门弟子,我为我师傅感到骄傲。我经常跟班里的弟兄们说,师傅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们不能把他当年的好传统丢了,不能给他丢脸。”张贵海紧紧握着师傅的手稿,“和师傅比起来,我差得太远了,但是我会继续以他为榜样,好好干下去。”

关键词:榜样,五一,劳动,开滦

责任编辑:邢丁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