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提醒:莫要信偏方 鱼胆不可吃
长城网唐山2月4日电(史爱华 记者 邢丁)一些市民朋友认为生吃鱼胆可治病,加上近期一篇题为“吃鱼胆能明目?六旬老人吃成肝肾损伤”的文章,再次引起了对老百姓鱼胆的关注。 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蔡春江主任介绍:据《证治准绳》记载:鱼胆“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止咳、止痛”的功效,治“飞血赤脉作痛及暴赤眼涩”。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服用鱼胆量超过2.5g就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而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在民间,有人说吃鱼胆可以明目止咳、清热解毒,还能治疗气管炎、高血压等病,常被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随着老百姓养生意识的增强,每年都有市民因听信偏方吃鱼胆而中毒。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胆酸、牛黄胆酸、牛黄去氧胆酸等,其中氢氰酸毒性最强,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青鱼、草鱼、鳙鱼(胖头鱼)、鲫鱼鱼胆中毒最多见,可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鱼越大,吞服胆汁越多,中毒越严重,空腹食用者症状出现较早,饱餐后服用者,症状出现较迟。 鱼胆中毒的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多在吞服鱼胆后30~90分钟发病,迟者在8小时内发病,严重中毒者伴呕咖啡色液和排酱油色稀水便;6~12小时出现巩膜黄染、肝区胀痛、尿黄、食欲减退;8~12小时出现腰酸胀疼痛、少尿或无尿、浮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常规检查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酶升高,心电图出现ST-T改变、QT间期延长、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其病情轻重与服鱼胆量有关。 既然生吃鱼胆会中毒,那煮熟后能否达到民间传说中的神奇功效呢?蔡春江主任说,鱼胆中的有毒成分耐高温,而且不被乙醇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煮熟或者泡酒喝,鱼胆中的有毒成分都不会被破坏,吃下即会导致中毒。在中草药中,能起到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作用的可替代药物有很多,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吃鱼胆。 那么,在剖鱼时,若不小心把鱼胆弄破了,会不会中毒?怎么才能使鱼肉不苦呢?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事儿,只要清洗干净被胆汁污染的部分,是可以食用的。由于胆汁污染了鱼肉,使肉带有苦味,影响食欲,可以用纯碱来解决。具体的方法是:先用凉水把鱼冲洗干净,把胆水黄处洗白;再撒点纯碱,稍等片刻,再用水冲净;如果胆汁污染面大,可把鱼放到稀释的纯碱液中泡片刻,然后再洗净,苦味便可消除。为什么纯碱可以除去鱼胆苦味呢?这是因为胆水中产生苦味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胆汁酸难溶于水,一般很难用水洗净。用水冲洗的目的只在于洗去尚未渗入肉内的胆汁。而渗入肉内的胆汁遇纯碱后则发生中和化学反应,使胆汁酸变成可溶于水的胆汁酸钠,这时再用水洗涤、浸泡一下,把多余的碱及渗出的胆汁酸钠洗去,苦味即可基本清除。 现在越是难以治疗的疾病,偏方越多。有癌症晚期患者因吃蟾蜍中毒而死,还有的大量生吃苦杏仁致死。食疗中毒患者主要有恶心、腹泻、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肝衰竭损害,急需血液净化治疗来缓解症状,否则将危及生命。 中医讲“有病无弊,无邪伤正”,中药中的“毒、麻、虫、蚁”类等药材均有毒性,是药三分毒,不要听信民间偏方、验方,选择“偏方”、“土药”要遵照医嘱,切莫自行试药,一旦发生“偏方”、“土药”中毒,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
关键词:中医,偏方,鱼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