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抗日烈士王少奇: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抗日烈士王少奇。武香君供图 长城网廊坊7月27日讯(记者 刘振山 通讯员 武香君 赵雪)如果时光倒退回70年前硝烟滚滚的战场,你身负重伤被敌人包围,手枪只剩下一颗子弹,眼前是穷凶极恶的日寇和不断劝降的汉奸,你会怎么做? 在那个悲壮时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王少奇举起手枪,对准自己,扣动了扳机,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他献出了自己32岁的年轻生命。记者来到廊坊市香河县,走访了抗日烈士王少奇的孙子王继业等亲属。 今年49岁的王继业是中国银行香河支行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向记者展示了父亲王从舜整理撰写的《青山埋忠骨史册载英名》一书。翻阅史料,倾听烈士后人讲述,英雄的壮举呈现眼前。 从学生到抗日领导人用医术提高战斗力 王少奇,1912年生,中共党员,香河县城内北街人,原名王毓琨,号季如,化名王少奇、王瑛、黄忠、李广等,曾任蓟县人民抗日救国总会宣传部部长,中共蓟县工作委员会宣委,宣(化)涿(县)怀(柔)联合县救国会主任、县委宣传部部长,蓟(县)遵(化)兴(隆)游击支队政委,蓟县县委武装部部长,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县长,中共冀东西部地分委委员,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东北全境,觊觎华北。正在通县师范学校学习的王少奇加入“反帝大同盟”,带领同学回到香河县积极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爱国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正在北京大学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的王少奇被推选为西城区抗日先锋队队长。1936年3月,王少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4月,八路军盘山支队建立,王少奇任政治处主任、卫生处处长等职。他与蓟平密联合县县委书记李子光、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一起团结社会各阶层抗日人士,开展建立基层抗日政权工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在艰苦战争中,王少奇充分认识到医疗工作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作用。在日军扫荡盘山的大石峪突围战中,包森的颌部负伤,王少奇亲自为他疗伤。一个多月后,包森伤愈重返战场。在任八路军十三团政治处处长、卫生处处长、蓟宝三联合县县长期间,王少奇领导成立了卫生分所和战地医院,亲自治疗重症病员。1943年担任冀东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后,他还领导建立了军区制药厂,成立卫生教导队,为部队输送了大量的医务人员,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
关键词:王少奇,抗日,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