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树信仰 铸魂中国梦【长城时评】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0月15日《人民网》) 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历来不缺少信仰。无论是夏商周图腾崇拜,还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无论是魏晋风流还是汉唐雄风抑或是宋家文气,中华民族的文化灿若星河,筑造着华夏人内心厚重的信仰。 作为传承着这光辉灿烂文明的后人,我们理应在这文化的海洋中多多采撷,汲取先人的智慧充斥自己的内心,让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心中积淀生根。然而如今我们站在物质文明最为发达的鼎盛时期,却被日益蒸腾的浮躁之气冲淡了内心的信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两个文明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言犹在耳,放眼物质文明建设已经卓有成效,不只满足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更是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饮食不只求饱腹,更注重养生;穿衣不只求蔽体,更体现时尚;房屋不只遮风避雨,更体现出生活品味;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尽可以“世界那么大到处去看看”。《管子—牧民》有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是衣食住行观念上的改变,还是“礼节”“荣辱”上价值观的构造,无一不在召唤精神文明迎头赶上,“两个文明”共同发展,无一不在彰显社会发展新的责任需求——我们不只需要物质的华美来丰富眼球,更需要内心的丰美来锻造灵魂,重塑社会共同信仰。 文艺作为一种感性的表达形式,对文化内涵的输出更为直接,其独特的感染力更易为人所接受。在引导社会主流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铸魂”作用上,文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堪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作为文艺工作者,其内心的底蕴影响着文艺作品的内涵,其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主流文化方向,若要肩负起为社会铸造灵魂的艰巨任务,文艺工作者不得不首先强化自身,做到打铁先需自身硬。 首先必须腰板硬。有不为斗米折腰的气节,不为金钱所诱的风骨。若凡事皆以利衡量,必会在求质和逐利上失衡,“名利绑架文艺”尚且只是损名,向社会输出错误的价值观才是大忌。 其次尚需脚底硬。艺海茫茫,且需步步踏实,呕心沥血,拼着十年磨一剑的耐性,做独一无二的精品。纵观当今流行的书刊影音,不得不说是鱼目混珠。快信息时代容易出快餐,而缺少经典之作。越是在浮躁的氛围里,越需要醍醐灌顶之作给人予警醒。常言道好饭不怕晚,文化快餐吃再多终究营养不良,丰盛的饕餮大宴才能让人大快朵颐,受之难忘。脚踏实地,方能打造出硬质量;扎根现实,才能开出艺界奇葩。 再者还需技术硬。粗制滥造出赝品,得过且过闹笑话。君不见众多作品似曾相识,一张模板又怎能刻出百样,君不见神剧情节奇特毫无逻辑,最终只落得贻笑大方。精神的花园里需要的是五色斑斓,需要的是争奇斗艳,而非一花独秀后的东施效颦。 信仰是内心最高的向往,共同的信仰可以凝聚起社会最强的合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待实现的重要时刻,社会呼唤着这样一种信仰:光明,温暖,正能量。相信随着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它会逐渐植根于你我的内心,成为一股激奋人心的力量,共同构建出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中国梦。 |
关键词:文艺信仰,中国梦,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