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略②:冀派内画

来源:长城网 作者:邢梅智 2016-01-06 17:24:3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资料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绵延和凝结。

  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今日之衡水,即古冀州之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衡水独具特色的人文胜地。其中武强木板年画、衡水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6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习三内画公司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非遗保护示范基地。此外比较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侯店毛笔和宫廷金鱼等。今天,小编就带您深入了解一下冀派内画。

  内画鼻烟壶​的传说

  衡水内画是指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鼻烟壶工艺在中国兴起并发展了二百余年之后,内画鼻烟壶艺术才从其中脱颖而出,它一经问世,便立即在鼻烟壶艺术领域中独占鳌头。据学者考证,内画鼻烟壶是清朝嘉庆年间,一位叫甘烜的画家发明的,甘烜的真名叫甘烜文,他创作的内画作品以墨色为主,传世的多是山水画。据考证,甘桓最早的作品创作于1816年,这是目前已知的传世最早的内画鼻烟壶。关于内画鼻烟壶的产生,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乾隆时期,北京有一位清贫的没落文人,他吸鼻烟成瘾,然而又没钱购买。有一天烟瘾发作,他找出过去使用过的玻璃鼻烟壶,用烟匙掏挖粘在烟壶内壁上的残存鼻烟,掏挖中碰巧在烟壶内壁上留下了条条形似兰竹的纹理。受此启发,他用一根弯曲的竹签蘸取染料,伸入鼻烟壶内部绘画,从而发明了内画鼻烟壶。

  内化鼻烟壶的历史脉络

  衡水内画是现代中国内画的代表,行业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的一流画师就有十余人,其作品豪爽奔放,富有诗情画意,肖像着色清淡,层次分明,富有质感。但目前衡水内画只有王习三的师徒传承谱系,此外并无系统的文字记录或著述,若不制订出具体保护措施加强管理,这一特色技艺将难以为继。

  鼻烟壶的内画技艺产生于清代,1696年,康熙皇帝设立了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乾隆时扩大了烟壶的选料范围,由料器(玻璃)、瓷器发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竹根等。

  嘉庆年间,具有特定风格的京派内画开始出现,咸丰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制作工艺包括写、画、雕、刻、镂、錾、烧、焊、凿、磨、镶、嵌、铸、错、粘、漆及模压等技术。晚清时京城出现了一批内画大师,其中马少宣、孙星五、叶仲三父子善画人物,周乐元、丁二仲、自怡子等善画山水花鸟。

  衡水内画号称冀派,与京派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创始人王习三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20世纪50年代末,王习三熟练掌握了京城“叶派”的内画技法后,将中国画中的工笔“撕毛法”引入鼻烟壶内画。他自创了冀派内画的特殊工具金属杆勾毛笔,即“习三弯勾笔”,笔杆直弯,可根据创作需要而改变,这种笔也成为冀派的特征性工具。

  197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轻工业部授予王习三等34名艺人“全国工艺美术家”的光荣称号。这是建国以来工艺美术界最高的荣誉,而王习三又是这批工艺美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个。 1979年12月,随着业务发展,王习三主持第二次招工,从众多应试者当中,录取了卢俊为、艾会琦、王春光、孙建国、曹慧敏、魏建民、尤凤华、叶爱萍、李英涛、张铁山、宋于影、张玉明等12人,这也是他的第四批徒弟。对徒弟倾囊相授,王习三培养的这批弟子迅速在全国崭露头角。王习三领军的“冀派”由此在海内外声名远扬。

  王习三先生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他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运笔中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将内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1981年,王习三先生为提高内画人物表现力,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以期达到油画给人的庄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经反复实验,他发明了内画油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先后四次收徒,王习三带出了一支创作队伍。他们在充分吸收了京派的艺术特色后,形成了立意深邃,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淡雅丰富的艺术特色,被誉为冀派内画。

  在内画艺术创作上,王习三突破了京派内画只画古代人物的局限,他除创作了清朝历代帝王帝后像外,还创作了美国历届总统肖像以及当代英国皇室成员肖像等。除人物外,他画的山水、花卉、草虫、鸟兽无一不精。在书法方面,他的隶书堪称一绝,楷书则为颜体,整齐而苍劲有力,极大丰富了内画艺术的表现力,做到了书画并茂,相得益彰。

  衡水内画文化的产业化

  从1990年开始,随着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王习三深刻认识到,要改变后继无人的现象,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人才。王习三把儿子王自勇从石家庄调回衡水子承父业,加大推广冀派内画艺术力度。

  王自勇作为冀派内画从业人员中第一位全面接受过大学美术教育的年轻人,开始用新的眼光打量古老的内画艺术发展。他首先从后备人才抓起,与父亲一起投资300万元在衡水创建了全国惟一一所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内画中等专业学校--“习三工艺美术中等专业学校”。

  20多年来,学校以系统、科学的教育方式,在素描、书法、美术理论和内画专业等方面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又能独立进行创作,为冀派内画艺术队伍的发展壮大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

  1993年,衡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2001年,冀派内画艺术家王自勇与刘晖合作,为上海APEC会议绘制六国元首内画肖像鼻烟壶。

  2002年,王习三先生又与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办了“中国内画艺术研究中心”,亲自担纲客座教授,为培养高级内画人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为给内画搭建腾飞的平台,2003年王习三先生和长子王自勇共同筹资600万元创建了“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该馆用近20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将中国鼻烟壶艺术的历史、人物、作品及相关情况用大量详实的图片、文字、实物立体化地展示给世人。这其中汇集着王习三大师收藏的古今中外鼻烟壶精品近千件,囊括了国际知名的40余位内画大师的真迹。王习三先生在这里定期举办内画沙龙、书法沙龙、摄影沙龙,先后承办了200多次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年接待人数3万多人,成为展示内画艺术的载体,活跃中华文化的平台。

  2007年5月,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和衡水市委宣传部,正式确定王自勇为冀派内画传人。冀派内画艺术传承人王自勇,在长期跟随父亲研习内画艺术时,敏锐体察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正如喷薄而出的朝阳,前途无量。王自勇从树立精品意识入手,从产业的策划、创意、立项、创作包装各个环节着手,注册了“习三”商标,成立了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

  2015年年初,公司还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校企联合,开启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产品形式也从单一的鼻烟壶,拓展到水晶球、文具、酒具、屏风、摆件、香水瓶、项链等几十种,印有内画鼻烟壶元素的丝巾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销售渠道也拓宽到专营店、代理商、网络、电视购物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衡水内画已发展成为从业人员近4万人,年产值约10亿元的龙头文化产业。衡水内画以庞大的创作队伍、丰富的花色品种、过硬的工艺水平和广阔的市场营销模式,蜚声海内外。

(根据国际在线、衡水晚报、中国网等媒体综合报道)

关键词: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冀派内画

责任编辑:邢梅智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