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太行行]去王硇村听石头讲述明清的故事
王硇村石头屋。长城网 杨雅荃 摄
长城网6月23日讯(记者 杨雅荃)走进王硇村,仰望这些石楼,更像是一座座城堡。6月21日下午,“美丽河北太行行”活动走进了被誉为“美丽川寨”的河北省沙河市王硇村,在这里触摸和感受明清村落的古朴气息。 一座座石楼,依山就势,布局紧凑,家族式大院落分区明确,建筑造型各异,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大气,也有南方建筑的小巧精致。随处可见的石楼,最高的有18米,共三层,历时12年建成。干石垒楼、白灰勾缝、红墙蓝瓦,具有独特的民居风格。村支书王现增指着一处石楼告诉记者,“这就是东南缺房屋。”他解释,所谓的东南缺建筑,就是每一排石楼,不是左右对齐成一排,而是自前向后闪去东南角一块,遵循了“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 王硇村石头屋。长城网 杨雅荃 摄
院院相连,户户相通。且家家有楼,房房有耳,具有独特的防御功能。据现场讲解人员介绍,王硇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创建人是明初御赐探花、钦点镇京总兵王得才。明成祖朱棣将皇都从南京迁建北京时,委派王得才押运皇纲,行至冀豫交界时,被内奸出卖,遭到响马抢劫,丢失皇纲。为躲避官府追查,王得才携家眷隐匿到这个荒山野谷之中,劈坡造田,安家建村。王硇虽是避难之所,但在建筑工艺上却丝毫不见仓惶和敷衍。秀丽的高墙、精致的门楼,融合了五行八卦等中华传统建筑理念和人文精神。东南缺建筑印证着“不满”的人生哲学,伸缩巷诉说着“谦和”的高贵品德……走在村中,就如同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中。 王现增说,沉寂了多年的小乡村如今越来越受到游客欢迎。然而,如何保护好这个祖宗留下来的小乡村才是他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第一,我们不允许任何倒拆倒建,房子坏了,村里给修葺。遵守古村落保护规划,既要开发好又要保护好,保存原汁原貌的传统文化。行走在村子中,随处可见村民家门口挂有出售土特产、千层布鞋等东西的标志牌。妇女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门口纳鞋垫。“这个鞋垫也有外头的游客买,是手工做的,特别好。” 王硇村的胡同。长城网 杨雅荃 摄
自从王硇村先后被评上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河北省风景名胜区,名气便出去了,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村民对这些陌生人早习以为常了,见惯了背着大大小小照相机的摄影家。不只是河北省内,还有北京、天津、河南等地的游客闻名而来。村子里有不少人家开起了农家乐,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也有地吃饭、住宿了,还能增加收入。” “为了改善旅游条件,村里下大力度整理村容村貌、改造污水管道,打了一口深井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王现增表示,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村里不断向村民和游客宣传保护村落的意识,并制定了村民公约,让人人都树立起保护古村的意识。 |
关键词:古村落,旅游,保护,开发,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