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涛:从“不着调”青年到“奋进男”冠军的华美转身
长城网沧州9月1日讯(杨晓华 记者 陈兆月)“《技规》第342条的内容是什么?”“答:双管供风旅客列车运行途中发生双管供风设备故障……”“六号选手董涛本题得分10分!”又是一个满分!台下观众席上不断传出啧啧的赞叹声、掌声、叫好声回荡在沧州车务段职教基地职工技术比武现场。 董涛,沧州车务段陈官屯站运转乙班值班员,在刚刚结束的车务段2016年职工技术比武中,他凭着出色的成绩夺得车值组第一名,一下子成为全段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可是,在站长安士海的眼中,他以前可是个出了名的“不着调”。 工余时间背技能知识的董涛。沧州车务段供图
董涛毕业于天津南仓技校,1994年入路,参加工作至今已二十多年。刚来车站时,年轻气盛,思想活跃,除了跟师傅认真学活,但凡比赛、背规都不愿意参与,用他的话说,“背下来又有什么用,不背我作业也没出问题啊”。安站长的苦口婆心并没有派上用场,就这样,几年一晃而过。 2014年,刘金亮调入陈官屯站任副站长,他可是在路局技术比武获得名次的人。安站长见机会来了,就又去动员董涛,“你可是班组最年轻的,你得好好学习刘站,背规章拿个名次敢不敢?”没想到,激将法果然奏效,董涛当年就参加了车务段的技术业务比武,而正是这第一次就让他颜面尽失。“2014年职工技术比武,满分100分,我只得了8分,从答题台上下来,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口气,把丢失的面子找回来!”董涛回忆着说。 接下来,董涛变了,变得爱学习了,从“不着调”变成了“奋进男”。他主动找到两位站长要求继续参加技术比武,并寻求业务帮助、请教背规技巧,他的技能比赛之路真正开始了。在2015年技术比武中,经过努力拼搏,他获得车务段车值组第二名的好成绩。“也就是说,从那时起董涛开始真的‘着调’了”,安站长笑着说。 下班时间和同事进行实作演练。沧州车务段供图
参赛的选手都知道,技术比武前的准备工作最为重要,最为关键,也最为枯燥,尤其是背诵规章。董涛总结了自己背规的四样“绝招”:师傅帮带理解背、手抄规章反复背、互相提问共同背和“黄金时间”记忆背。董涛解释说:师傅帮带理解背就是通过熟悉现场设备理解题目内容,逐句联想着背诵;谈到“手抄规章反复背”,董涛告诉我们,反复背规就好比在“石头上画横”,一遍会比一遍清晰,手抄更能加深规章印象;互相提问共同背,就是利用班前提问、工余等时机,选手之间互相背诵达到共同进步;还有“黄金时间”记忆背,就是坚持每天睡前背诵两道题,早上醒后再背诵几遍熟悉一下,确保记忆。董涛说,“不怕大家笑话,就是上厕所也要先把题背过才可以去”。 当然,只有方法还不够,重要的是长时间坚持落实。没有时间就挤时间,他把点滴的时间分分秒秒都用在刀刃上。 “K213次开过来1道通过”“1道空闲,进站,出站,信号好!加戴红色客车安全帽!”每当下后夜,董涛就主动留下来去实训平台上练实作。由于声音大,在站台上接车的人都能听到他的喊话。董涛说,“在预赛实作演练中,由于对设备不熟悉,又没有仔细确认,办理接发列车时把方向弄反了,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我知道行车工作来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和马虎,现在只要一上演练台,整个人都精神起来,说话也比平时大了。”“董涛很勤奋,也很刻苦,别人每个月练2次,他至少4次,日积月累,为了比武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安站长一边说,一边竖起大拇指。 在车站练实作,在家练背规。每逢歇班的时候,他总是凌晨5点就起床,抱着题库一背就是4个小时。“有时候自己也有背累的时候,不愿意背了,妻子和女儿就会凑过来,帮着提问,帮着读题,无形中给了我奋进的动力”,董涛说。“背规的举动也影响了我的女儿,女儿今年即将上高一,语文课文第一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背了一半就背不过了,当她看到我厚厚的规章题库都能熟练背诵后,那一会儿,硬是一股劲儿把整篇课文准确无误地背下来;妻子把我这次‘第一名’的获奖证书拍下来发到朋友圈,竟然收到了70多位朋友的点赞,高兴地拿给我看。”谈到妻子和女儿,董涛满脸的幸福。 从“不着调”到“第一名”,董涛的冠军之路可以说非常的坎坷和艰难,难一些的题目需要背个上百遍,家里的手抄纸足有半米厚。当问到他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路坚持时,他说,“其实我就是想争一口气,我要让大家相信,别人做到的我也一样能做到!”。 “我要继续努力前行,争取在今年10月份路局技术比武中取得好成绩,我还要写一份入党志愿书,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董涛表情刚毅、信心百倍。 |
关键词:技术,刻苦,赞扬,车务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