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慢粒日”河北省二院专家罗建民谈慢粒白血病
长城网:慢粒强调规范监测,目前我们规范监测的现状如何? 罗建民:慢粒的治疗,从马利兰到羟基脲是一个阶段,后来到了干扰素,下一阶段就到了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阶段。可以说到了TKI阶段以后,才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有了一个革命性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所以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概念上已经从过去的恶性血液病转到了慢性病的阶段。从治疗上来看,现在已经有了好的药物,TKI。一代伊马替尼,二代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目前国外已经有三代。很快就会进入到我们国家,好药也要用出好的水平。用了之后,关键是要规范的监测。用了TKI之后疗效好不好,关键在于监测。比如说用药以后三个月、半年、一年、一年以后每3到6个月进行定期的监测。定期监测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发现BCR-ABL融合基因下降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三个月到半年到一年之内。BCR-ABL融合基因转到了阴性以后,那么这个病人就进入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就不会发展到加速急变期。不发展到加速急变期,这个才是治疗的根本目的。随着TKI的不断发展,实现停药后的持续生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定期的规范监测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城网:普通公众如何早期发现慢粒? 罗建民: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来看,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只是会出现白细胞的升高,以后可能会伴有血小板的升高。在进入加速急变期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定期的查体有助于早期发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如果早期发现白细胞升高,就可以到医院做一下白细胞的人工分类。如果在白细胞的人工分类当中,发现早期或中晚期的粒细胞。那么我们就怀疑是否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再进一步进行骨穿,从而早期的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如果到了中晚期,那么它的临床表现就是体重明显减轻,盗汗乏力头晕,查体发现脾脏肿大。目前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问题不大。通过血常规,通过骨髓形态学,再加骨髓病理。从形态兼顾病理。基本上就可以考虑是不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最关键的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细胞遗传学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说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更深层次的就是做一个Bcr-Abl融合基因。这两项检查当中,如果有任何一个呈现阳性,再加上它的临床表现,就可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关键词:白血病,省二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