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以生命的名义①:张家口医者杜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源:长城网 作者:张世豪 2017-04-09 22:43:1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杜平医生成为张家口医疗卫生系统首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杜平 供图
杜平在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情况。杜平 供图
工作中的杜平。杜平供图

  长城网张家口4月9日讯(记者张世豪 通讯员胡程利)36岁的杜平在自己生日第二天为素不相识的上海14岁男孩送上了特殊的礼物:挽救生命的造血干细胞。

  “3月29日是我的生日,3月30日是上海男孩的‘重生日’;3月30日当天,成功提取我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并成功植入这名上海男孩的体内。我也有幸成为张家口医疗卫生系统首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杜平说,他是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建国医院)一位普通的医生。

  杜平出生于保定,200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工作。2004年5月,在医院组织的一次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中,他参加了无偿献血,并留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当时留下了手机号,后来同爱人结婚后,手机号留给妻子使用,这也保证配型成功后中华骨髓库能够联系到我。2016年9月,爱人上班时接到来自石家庄的电话,指名道姓要找我。晚上下班回家后,爱人说了相关情况。同打电话者联系,我才知道是中华骨髓库,询问我有没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向。”杜平回忆。

  杜平有点“小兴奋”,感觉像中了彩票,因为十多年过去了,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电话起先是妻子李婵接的,杜平向妻子讲明这件事情,并征求妻子的意见。妻子因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情况不了解,认为存在风险,表示担忧。

  “当时我跟爱人说:人家打来电话,肯定是希望我能参与,我不能因为拒绝而给自己留遗憾,不管能否成功,最好要试一试;再说了,初配虽然合格了,但还有高配,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的筛查,而且成功的几率很低。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约四万至十万分之一。最后,爱人同意我试一试。”杜平说。

  经过严格的体检,杜平成为匹配程度最高的志愿者,他和妻子开始深入了解捐献情况和需要的各种准备。经过搜索相关资料,李婵对有关情况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最终完全支持爱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捐献手术前,我没有同父母说。当时父母在老家保定,而我在张家口,平常不见面,电话里又很难说清楚。如果事先告诉他们,估计觉都睡不着,白白让他们担心。成功捐献后的第二天,我把事情的整个过程向他们做了详细介绍。”杜平说。

  “你当时就没有一点担忧?”记者问。

  “我是从事医疗的,看到很多成功捐献者的案例,我相信医学。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药物和治疗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大家担忧的根本点。有些影响是不可逆的;有些影响是可逆的,经过一段时间恢复,身体有关机能将恢复正常。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身体是可以恢复的,这已经经过捐献者验证了。”杜平说。

  “手术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经历?”记者问。

  “手术前几天需要注射动员剂,将体内休眠的造血干细胞激活,这个过程是比较难捱的,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还吃不进东西。手术时,我躺了将近四个小时,感觉两个胳膊不是自己的了。手术结束后,感觉脚下如同踩了棉花,很虚弱,第二天才有所恢复,仍有疲劳感。距离手术结束过去十天,身体基本恢复正常。”杜平说。

  手术前,患者的父母给杜平写了一封信,杜平了解到男孩的简单情况。在《感谢信》中,患者的父母将杜平称为“贵人”,信中说:14岁的儿子患骨髓增长异常综合征,并于2016年4月12日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三个月后进行了大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移植失败。

  孩子的母亲说:移植失败后,我们全家被打入低谷,生活陷入极度悲痛;看到孩子无助的眼神,几乎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为了准备第二次的治疗,家中变卖了房子。

  “与一个完整的家庭相比,与一个鲜活的生命相比,我遭受一时的不适又算什么呢?何况救死扶伤乃医者本职;我的职业要求必须具备仁者之心,这也算是职业的延伸。”杜平说。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张家口,医生,杜平

责任编辑:张世豪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