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婆媳两军嫂浓浓的爱军情 撑起两代军人的家
霍富荣、曹小梅两代军嫂在一起。李忠勇 摄 长城网石家庄8月1日讯(李忠勇 记者 解哲琳)在河北省井陉县城人武胡同住着一户军属两代“军嫂”,“老军嫂”名叫霍富荣,年已六旬,“小军嫂”叫曹小梅,是她的二儿媳妇,将近而立之年。多年来,这对老新“军嫂”含辛茹苦,持家教子,默默付出,以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两代军人的家庭,无私奉献着爱军之情,被人们传为佳话。 霍富荣从小心里崇尚军人,梦想当个飒爽英姿的女兵,但适龄时未能如愿。之后,她心里又燃起一个愿望:定要嫁个军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如花似玉的她,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职工,当地前来给她提亲的人“踏破门槛”,都被她一口回绝,面都不见。而后来当有人给她介绍了远在福州军区前线报社工作的军人王会庭时,她欣然应允。1974年8月,两人第一次见面,便订下终身。那时,部队执行晚婚晚育规定非常严格,她一直耐心等待了5年之久,才到部队结了婚。她觉得能够嫁给军人做妻子,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了。 然而,人们常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军人的妻子难上加难”。她在实际生活中可是真正体验到了。婚后,首先是相思之苦,两人分居两地,犹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天隔一方,一年仅有一次探亲假,平时全靠“鸿雁传书”,在信里诉说衷肠。那时写信是唯一的联络沟通方式,天天盼回信。因此,邮递员便成为双方最关心最亲近的人了。接着就是家务之难。1979年8月,她怀着大儿子即将临产,丈夫工作忙回不来,她自己去医院把孩子生了下来。她作为“军嫂”,心里理解丈夫:军人的使命高于一切,自己再难也要克服,不能拖丈夫的后腿。从此,她只身带着孩子,硬是咬牙坚持过了几年艰难的日子。 1983年,丈夫调回当地人武部工作,她满以为从此就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没想到丈夫依然是天天为工作奔忙,还经常到外地出差,参加培训进修,根本顾不上管家,尤其是1988年二儿子出生后,家务更忙,她都任劳任怨承担起来。1992年,丈夫被调到石家庄矿区人武部当政委,夫妻二人又开始了分居两地的生活。只要人在总有盼头,毕竟回家团聚的机会还是有的。可是没有想到的是1996年8月,丈夫突然被查出患了胃癌,且已到晚期,经住院手术治疗无效,1997年5月不幸逝世了。中年丧夫,是妇女人生的一大悲剧,她悲痛欲绝,家中上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儿子,大的17岁,小的才9岁。 家庭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她没有被巨大的变故击倒,处理完丈夫的丧事,擦干眼泪,坚强地挑起了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她知道,自己肩上有太重的责任,既要为老母亲养老送终,又要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她当时月工资仅570元,养活全家非常吃力。面临生活重负,她从不向组织伸手,不给部队找麻烦,自己默默承受。曾有人劝她再嫁或招赘,找个帮手和依靠,都被她婉言拒绝,她心里始终坚守着对军人丈夫的那份忠诚,珍惜自己“军嫂”的这一光荣称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不仅使两个孩子都大学毕业,而且还给他们成了家。 二儿子王鹏大学毕业后,为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投笔从戎。霍富荣积极支持儿子继承丈夫的遗志,报名参军,再为军队建设出力。2010年,她将二儿子送到部队,刚入伍时去到山西大同某部,条件比较艰苦,从小没有受过苦的儿子有些吃不消。她就给儿子讲杨六郎为抵御外侵,镇守边关的故事,坚定了他在部队不怕吃苦,刻苦锻炼的信心。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年龄的增长,王鹏该找对象了。在当下一些女子出嫁要房要车的情势下,她家的条件算是差的了,全家老少四代人还挤住在仅有60平方米的旧房里,且王鹏在部队当兵,婚后分居两地,哪个姑娘会跟他呢?她着实为儿子的婚事发愁。没想到,此时,一个与儿子初中一起同过学的漂亮姑娘曹小梅找上门来,和她当初一样崇尚军人,非要死心踏地嫁给王鹏。曹小梅还亲自跑到部队,向王鹏表达自己的心愿。就这样,2013年二人终于成婚。曹小梅便成为这个家庭的第二代“军嫂”了。 曹小梅贤惠能干,尊婆爱夫,辛勤育子。她在距县城40多公里的石家庄市一个骨病医院当护士,通常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两次,回家后就帮婆婆做家务,有时还带婆婆和90多岁的外婆到医院检查身体,针对病情拿药打针,精心治疗。2014年,她的儿子出生后,既要照管孩子,又要上班,每天更忙更累了,尤其是孩子生病后,她和婆婆一起给孩子治疗护理。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在电话里总是报喜不报忧,不让丈夫知道。 在霍富荣、曹小梅两代“军嫂”的共同支持下,王鹏在部队服役已经7年了,工作单位多次变动,他都能服从分配,积极工作,现在已是三期士官,成为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技术骨干。 |
关键词:井陉,八一,军嫂,建军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