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秦皇岛10月20日讯(记者 祖迪)韩顺是秦皇岛市青龙县草碾乡东蚂蚁滩村的“枣大王”,跟村里人打听起他,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脱贫致富的能人。韩顺把枣种得家喻户晓,是这几年的事儿,可之前他在当地也早就有了名,却是因为穷。
贫困旧日
韩顺的父母在世时,老两口都多病缠身,是名副其实的“药罐子”,加上韩顺自己也患有心脏病和胃病,病恹恹的没法外出打工赚钱,全家人只能守着两亩贫瘠的田地过生活,节衣缩食治病买药,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而由于家境窘迫,韩顺直到快四十岁才讨上媳妇。
“村头老韩,身弱体孱,两亩薄地,三餐淡饭,没有存款,外债万元”,当年,村里人干脆给他编起了顺口溜。
韩顺不是没有尝试过改变命运,十多年前,他试着种了300株枣树,希望能增加点收入,可由于不懂技术,枣树管理不到位,年年下来根本没啥收益。
脱贫转机
韩顺从没想过这穷日子能熬到头,转机却悄悄到来了。2012年前后,东蚂蚁滩被定为省级贫困村,随后,开始有了一系列扶贫、惠农政策。
韩顺在卢龙县的一位朋友通过种植菱枣实现了创收,得知这一消息后,本来就有过种枣经验的他,开始在自己的枣树上尝试起菱枣嫁接,“卢龙离我不远,他能种,我应该也行。”韩顺还特意让侄儿在网上查找优质的树苗。
虽说自己没少研究种枣知识、学习种枣技术,可在实际过程中,他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正当韩顺犯难时,县里给东蚂蚁滩派来了嫁接、剪枝专家,指导农民种树,也帮着韩顺解决了技术难题。
待到当年结果儿时,看着满树又红又脆又甜的大枣,韩顺高兴极了,“这条路能走!”
韩顺在枣园开心地捧着自己种的大枣。祖迪 摄
上好的菱枣收了一筐又一筐,韩顺边找销路边培育新品种,还想到个新点子——开办“采摘观光园”,每年枣子成熟的时候,有不少人组团来他的果园采摘游玩。
2016年,秦皇岛市档案馆工作驻村扶贫工作组进入了东蚂蚁滩村,通过入户走访,得知不少村民也在跟着韩顺种植枣树,就请来专家,给大伙儿传授科学管理技术,又帮着韩顺拓宽大枣的销路,唐山、北京、广东……韩顺的枣儿很受欢迎。
工作组进村不久,有村民找上门来反映,十几年前修的蛇刘线是出村必经之路,可现在已经破损严重,交通很不便利。于是,驻村第一书记汤志军等人,又与沿线工作组开始联合呼吁,对这条路进行翻修。
前不久,蛇刘线道路修复工程刚结束,看着平整的路面,韩顺和村民心里都美滋滋的,“头两年,把枣子和梨运到乡里,路上就得颠坏不少,现在路修好了,外来车拉枣方便多了。”半个月前,大货车接踵而至,早早就把韩顺和村里人的大枣收购一空。
如今,韩顺种植的枣树已经达到3000多棵,好的年景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通过学习和钻研,他还成功嫁接出新的品种——葫芦枣,不但体型奇特、果面光滑,像个逼真的小葫芦一样,而且口感甜脆,“之前这枣卖得可好了,价高的时候一颗就得四五块钱。”
在驻村工作组的协调帮助下,韩顺还牵头在本村组织成立了林果专业合作社,以便合理利用土地,无偿向乡亲们传授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韩顺一家在新盖的大房子前笑得开心。祖迪 摄
生活新貌
“突突突”,电动三轮车的声音远远传来……10月17日,韩顺起了个大早,带着老婆孩子赶集,卖点之前种的梨,顺便买点换季的衣服和生活用品。中午11点,韩顺收了摊,一家三口骑上三轮车,绕过山间、路旁的枣林,回到家门前。
刚翻盖的房子高大敞亮,大门两侧的对联把一家人的笑脸映得红彤彤。如今这“枣大王”还清了之前的欠债,也终于住上了大新房。房门对面的大山还是老样子,而推开这厚实的大门,韩顺一家已经开始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相关连接:
从2016年开始,秦皇岛市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中心任务,组织142个工作组一对一入村帮扶。全市上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合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建立长效机制,因村施策、因户而行,持续精准帮扶,找准症结、“靶向治疗”,成效明显。
青龙把产业脱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力促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2016年贫困户新增林果面积3万亩,带动1.94万户、4.9万人平均增收1900元。按照“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模式,新增畜禽养殖192万头(只),带动8983户、2.5万人平均增收1560元。按照“公司+药企+合作社+农户”模式,去年贫困户新种植中药材3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带动5424户、1.6万人平均增收5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