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廊坊11月29日讯(记者 祝雪娟 孙泽恒)这几天,廊坊市永清县刘街乡土楼胜利村的一百多亩河北香菊进入收获期,村民们每天都忙着采收,每年仅菊花销售一项就可为该村创收6000万元。该村还成立了占地3.5万亩的廊坊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了集生猪养殖、菊王茶产业、苋草种植、万亩花海等十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达9亿多元,村街农民人均年收入3.5万元。过去是永清县最贫困的乡村,如今成为全县乃至廊坊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样板。
今年以来,廊坊市精心组织、统筹联动,以全面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香河省级重点片区和9个市级片区建设,着力打造218个省级和165个市级重点村,启动开展“五业融合、五业同兴”试点示范,推动美丽乡村与文化、现代农业、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步入新阶段。
目前,该市已有104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今年还有116个村庄正在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等待接受省级验收,占到今年省级重点村总数的53%。在精品村建设基础上着力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将香河县庆功台村、永清县土楼胜利村、固安县杨家圈村作为全市“五业融合、五业同兴”的标杆重点打造,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据了解,今年廊坊市级财政安排2.5亿、县级财政安排20多亿元专项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北京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和雄安新区的加速建设,该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廊坊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2016—2030)》,确定了该市“近郊生态田园•京津都市后花园”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梯型架构”的建设思路。绝大多数的村庄以修路、植树、改厕所、清垃圾等基础项目为重点,展现林海连绵、屋舍俨然的平原村庄特色;中间层面聚力打造精品村,主要集中在重点片区,串接连线,突出在景观打造上下功夫,建设了一批具有廊坊特色的升级版新农村;顶端层面的村庄集中打造“五业融合、五业同兴”示范点,使廊坊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从“造环境、聚人气”向“兴产业、富民生”发展。
廊坊市委农工部部长、市美丽乡村办主任宋九胜告诉记者,今年,廊坊市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亮点工程,明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推进垃圾治理“PPP”模式全覆盖。今年,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各县(市、区)累计投入5.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用于购置垃圾清运车辆和环卫队伍工资补贴。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治理PPP模式全市域覆盖。
“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还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以‘十二个专项行动’为着力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10月底,全市省级重点村完成村内街道和休闲游园绿化近19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25万米,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100余处;新修连村道路近149公里,硬化村内主街道及街巷近210万平方米;新建综合服务中心近4万平方米。”宋九胜说,“明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在培植新业态、催生新动能、展示新风貌上下功夫。在具体实践中,将全力落实‘四个一批’:推进一批美丽乡村片区,每个县(市、区)领建1个美丽乡村片区;争列一批省级重点村,支持南三县(市)抢任务、赶进度,力争香河、固安年底前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选树一批‘五业融合、五业同兴’示范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