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仪式现场。记者 孟捷 摄
长城新媒体保定12月6日讯(通讯员 冯英华 记者 李艮春 孟捷)12月6日上午,易县博物馆正式开馆,新石器时期陶面具、战国瓦当、清代道光年间的《皇朝舆地总图》等500余件(套)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悉数亮相。
易县博物馆位于易县县城西部,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6000余万元,以易县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陈列为基础,贯穿易县8000年的历史,展线500多米。馆内展陈主题为“易水长歌”。基本陈列分为“先民足迹、燕国风范、郡县之制、雄关福地、气壮山河、梦想起航、易州流风、易州遗珍”8个部分,并设置有序厅、临时展厅和互动区域。
据了解,兴建易县博物馆,是易县委、县政府落实中央、省、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展示易县优秀历史文化,助力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燕文化的集中代表,是对易县历史文化高度浓缩和概括。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表示,易县博物馆展现了易县悠久、文明、革命、开放、创新等特点,让易县人民为之自豪,将进一步激发易县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豪情。
保定市人大副主任、易县县委书记杨义宝表示,易县博物馆的建成开馆,是该县文化、文物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将成为全国加强“爱国、爱家乡”教育的新阵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平台,发展多元文化旅游新看点、展示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形象的新窗口。
在博物馆内,记者观赏到了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期的刻陶面具,1966年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燕国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衔环、战国时期的瓦当、清代龙椅及当地制作的巨型观赏砚,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历史文化的熠熠光辉。
据介绍,在众多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清代道光年间的《皇朝舆地总图》较为珍贵,该图是最早以网格化体现经纬度的地图,每格代表200公里。
清代道光年间的《皇朝舆地总图》。记者 孟捷 摄
易县博物馆馆长贾国林称,易县博物馆的开馆使用,将成为易县收藏保护文物、弘扬历史文化的新阵地和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舞台。
据悉,易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2004年北福地史前遗址发现成果居“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2005年被联合国首批命名为“千年古县”。可考证的人类历史始于8000年前的北福地史前文化,隋朝开皇元年置州,十六年置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国君择易县建都,史称“燕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