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查处违法广告1.5万余件,罚没款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和292.7%。应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整治,以往那种明目张胆、胡编乱造的广告少了,但一些虚假广告换上了新“马甲”,治理难度有增无减。违法成本过低,处罚力度不够,平台责任虚置,监管问责不力,无疑是虚假广告屡屡冒头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平台方,都不能以促销为名,行欺骗之实,也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由,极尽夸大之词。
除了让相关法律法规长出牙齿、织密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管体系,消除虚假广告的生存土壤,涤荡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还要充分发挥信用约束的作用,努力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戒威慑。
夸大宣传,广告吹得天花乱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省钱,省水,省时间,不占地方”“7天无条件退货,15天包换”……某品牌迷你洗衣机的广告在一档电视购物频道播放。电视广告里还有现场演示,山东临清市读者杨金坤的妻子信以为真,便拨打热线电话买了一台。
可是买回来的洗衣机质量却让人大跌眼镜,杨金坤告诉记者:“洗衣机排水管和机身衔接不牢固,经常脱落。脱水时,脱水桶脱离桶座,无法正常使用。洗一会儿还会散发一股非常难闻的刺鼻气味。”
“妻子打电视直销电话,要求退货。没想到,电视直销推厂家、厂家推售后、售后推销售,销售一听要求退货,直接挂断电话。”杨金坤气愤不已:“前后换了五个手机拨打热线电话,都是来回踢皮球。说好的七天无条件退货,怎么一点诚信不讲!”
事实上,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但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各类广告仍时有发生。
如今,线上下单、线下服务已成常态,确保承诺的服务质量,成为消费者的普遍诉求。近日,由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2018年空调维修消费体察报告》显示,通过知名平台寻找到的11家空调维修商中,竟有9家存在虚构故障、“小病大修”等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商家服务“套路”满满,推介平台大打“推责太极”,最后让消费者买单,可谓市场失序、诚信欠费。
商品广告琳琅满目,信息平台择优推广,这本是商业社会应有的理想场景。但现实中,使用搜索引擎,付费搜索与自然搜索混杂在一起;收看电视广告,“国家级”“顶尖”等用语颇具迷惑性;留意路边灯箱,“逢考必过”“稳赚不赔”等字样令人生疑;登录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等承诺铺天盖地……利用广告追求曝光率、提升知名度,本无可非议,然而巧立名目、夸大功效,甚至花言巧语、弄虚作假,不仅自挖诚信陷阱,还会破坏健康的营商环境。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查处违法广告1.5万余件,罚没款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和292.7%。应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整治,以往那种明目张胆、胡编乱造的广告少了,但一些虚假广告换上了新“马甲”,治理难度有增无减。比如,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出现“9.9元买手机”或“1元抽奖”等内容,点进去提示用户下载软件进行注册,按照步骤操作完成却只抽到有门槛的“满减券”。再比如,一些广告往往打着讲座、访谈的幌子,让消费者不知不觉掉进陷阱。可以说,与虚假广告相似,这种低成本、诱导式的营销广告,同样是名实不符、挂羊头卖狗肉。即使短期内人潮涌动,但终将因缺乏信任导致用户流失。
广告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发布平台故意“放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虚假广告何以屡禁不绝?推介平台为何故意“放水”?违规获利过高无疑是主要原因。以医疗广告为例,曾经,游医药贩、街头广告等城市顽疾令人头痛不已;如今,竞价排名、“神医老戏骨”等广告乱象引来诸多质疑。即便在严格管理的大趋势下,还有商家未经审查就制作投放,甚至在被约谈后转而就在移动端上“故态复萌”。违法成本过低,处罚力度不够,平台责任虚置,监管问责不力,无疑是虚假广告屡屡冒头的重要原因。
法律法规三令五申,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但为什么虚假广告仍然存在?
“不良广告商在利益驱使下,为了片面追求产品曝光率,迅速打开市场,利用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心理,夸大或虚构产品质量、功效,具有较强的诱惑性。”北京威宇律师事务所律师滕立章表示,虚假广告往往会使用绝对化语言,“最好”“根治”“不反弹”“国家级”“最先进科学”等词语使用频率较高。还有的会使用一些虚假证书、证明文件,甚至谎称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等。
广告“精心”设计,还会故弄玄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普通消费者如不认真加以辨识,很容易上当受骗。记者观察了几个电视购物栏目,发现推荐者大多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有的甚至打着“不要钱”“免费送”的旗号,再有“主持人”推波助澜,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
一位媒体广告从业人员道出了他们的“苦衷”:近年来,一些地方尤其是县市级的电视台、报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栏目少,营收压力大,广告收入下滑,有质量的大品牌广告接不下来,只能退而求其次。而恰恰是一些市场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往往为了抢占市场,在广告设计上打“擦边球”甚至有违法违规行为。有的媒体生存压力大,在广告内容审核把关上就放松了要求。
对此,安徽读者刘女士认为,和游医药贩、街头广告不一样,即便是地方市县的电视台、报刊在大众心目中也是有公信力的,是很多人接受信息传播的重要来源。虚假广告,不仅损害发布平台的媒体公信力,更会伤害信任他们的消费者。虚假广告导致消费者无从甄别真实信息,对合法经营者造成冲击和干扰,构成不正当竞争,扰乱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互联网不是失信者的避风港,广告平台也不能成为“网络世界的电线杆”。
从源头上做好广告准入,加强全过程监管力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8年第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件: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今日头条”手机端应用程序发布多条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医疗广告,罚款70多万元;河北秦皇岛蕾迪商贸有限公司发布宣传普通食品的广告,含有对肺气肿、糖尿病、气管炎有较好疗效等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内容,罚款40万元……
打击虚假广告,相关部门已经做了不少努力。如何更好治理虚假广告现象呢?滕立章认为,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仍然过低。目前,对于虚假广告的处罚主要是和广告费用挂钩,而处罚力度与广告收益相比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对市场主体的法律威慑作用不够。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深有同感。虚假广告导致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不仅违反广告法,可能还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但截至目前,虚假广告更多的是行政处罚,对广告法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往往没有落到实处。违反合同法、侵权责任法,造成人身财产重大损害的广告侵权责任,惩处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由此可见,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广告相关方的责任。比如,对发布虚假广告的平台应追究责任,严重违法的应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对于虚假广告的直接责任人可以尝试建立从业黑名单制度,避免违法人员“金蝉脱壳”,频繁更换经营主体。
同时,从源头端做好准入资质把控,形成多部门联防共治的格局:市场监管部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网上虚假违法广告;网络监管部门认真审核和监督,清理整顿违法违规接入服务商;公安机关加大案件侦破和惩处力度。
信用是无形的资产。除了让相关法律法规长出牙齿、织密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管体系,消除虚假广告的生存土壤,涤荡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还要充分发挥信用约束的作用,努力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戒威慑。这样,才能守护公平有序的市场规则,擦亮商业伦理的诚信底色,涵养互信互利的诚信社会。
河北省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在行动
河北省拍摄网络诚信公益宣传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进一步凝聚全网全社会共识,积极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良好氛围,河北省网信办定于2018年7月中上旬,举办网络诚信宣传日主题活动。
为更好引导广大网民进一步强化诚信意识,自觉传播网络诚信正能量。河北省网信办依托河北新闻网“冀视界”视频栏目,围绕虚假信息典型特点和识别技巧,制作网络诚信公益宣传片。
涉案9000万!河北上半年破获6起食品保健品虚假宣传典型案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以来,河北省继续推进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共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案件382起,涉案金额近2亿元。日前,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召开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会议,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六大典型案例,该六起案件涉案金额近9000万元。
六起典型案例为:
石家庄李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1月26日,石家庄市公安机关联合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支队破获李XX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捣毁生产、销售、储存“黑工厂”、“黑窝点”7处,拆掉非法加工生产线12条,现场查获搅拌、灌装、封口等设备12台,苯乙双胍等原料药3.6吨,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成品6500盒,未包装成品200万余粒,半成品10万余粒,空胶囊壳450万余粒,包装材料3万多个,宣传单数万张,涉案金额3500余万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办中。
秦皇岛“7.2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4月19日,秦皇岛市公安局食药支队成功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现场查扣6种保健食品1.3万余盒。彻底打掉一个利用广播电台,以“专家降糖讲座”的形式,诱骗广大糖尿病患者拨打销售电话购买降糖类保健食品的犯罪团伙。现已初步查明受害者涉及全国29个省,1.2万余人,涉案金额2800余万元。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批准逮捕。此案正在进一步查办中。
秦皇岛捣毁制售假酒网络案
2018年4月24日,秦皇岛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与市公安局集中50名执法人员,对前期摸排的生产销售假酒的生产窝点、十个销售下线实行点对点地集中打击,成功打掉了生产销售假酒的黑窝点,查获问题产品茅台、五粮液、泸州百年、海之蓝等价值二十万的假酒,抓获嫌疑人两人,彻底摧毁了假酒生产销售网络。截至目前,执法人员共查获茅台系列、泸州系列、洋河系列、五粮液系列等9大品牌白酒846瓶,货值20余万元。
河北颐和园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虚假标注生产日期食品案
2017年12月5日,根据群众举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执法人员在河北颐和园酒业有限公司库房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产品“珍品二锅头酒”标示有生产日期“2010/04/15”,实际生产日期为2017年8月,涉嫌虚假标注生产日期,货值金额20838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对该公司生产虚假标注生产日期食品的行为处没收违法产品和罚款250056元的行政处罚。
唐山无线电管理局捣毁利用“黑广播”进行非法宣传案
在日常监测中发现97.4MHz被非法广播占用,24小时循环播放淫秽内容,并推销所谓男性特效药品,其播出覆盖范围广,危害大。为尽快捣毁该“黑广播”,消除危害,4月9日上午,唐山局派员测向定位,最终发现丰润区乡居假日小区318楼楼顶信号强度最大,可以判断黑广播就架设在该楼上。乡居假日小区318楼楼高20层未交付使用,电梯没有运行,执法监测人员徒步攀爬20层楼梯,最终在顶层阁楼一房间外听到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在物业人员的配合下打开房门发现一台“黑广播”发射正设备在工作,面板屏幕上显示工作频率为97.4MHz,发射功率为1000W,在楼顶天台发现绑在自制钢架子上的天线,无线电执法人员配合公安人员对非法设备进行了拆除。目前,案件已由公安部门进一步处理。
沧州梁某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3月30日,沧州市公安机关成功破获梁某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端掉“黑工厂”1个,拆除造假流水线1条,查获壮阳类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爽口片”6万余片,以及大量半成品、包材和原料药,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办中。
河北围场严查中高考招生虚假广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高考相继结束,考生及家长在关注成绩的同时,也被各类招生广告“迷花眼”。某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以“计划外招生指标”“内部招生指标”等为噱头,诱惑一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及家长。为避免考生和家长遭遇虚假招生广告骗局,河北围场县市场监管局防微杜渐严查中高考招生虚假广告,搭建宣传引导、专项整治、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保护墙”。
深入学校,与校方联合,通过讲解含有承诺高薪就业及包入大学等内容的虚假违法广告案例、发放宣传图册,提高学生警惕,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宣传正规合法查询渠道,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真实情况;通过街头展板、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媒介,向广大群众讲解虚假招生广告识别方法、列举常见广告骗术,引导学生家长甄别招生广告内容,不要轻信广告,慎重选择学校;宣传消费维权技巧,鼓励家长及考生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招生广告行为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积极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明确重点区域,加强对闹市区、校园、宾馆、交通枢纽、农村等地段的检查,收集各类宣传材料,并逐一核实宣传内容,对利用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作证明的招生广告、含有保证百分之百高薪就业、推荐或保证出国留学等承诺的招生广告以及各类违法违规的招生广告进行严厉查处;实行无缝监管,充分利用基层分局执法力量,开展专项行动,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从快从严进行处理;约谈广告发布者,宣传《广告法》,提高其主体责任意识,从源头上规范广告发布行为。
(据人民日报、新华网、中青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