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直以来,调查研究就是我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当下,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和诉求表达日益多元,更该如此。
话虽这么说,但现实中,未必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做到。
据媒体此前报道,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到基层去,“人马未动,招呼先行”。每到一处,前呼后拥,一群人“一窝蜂”似的到调研地,怎么可能看到真实的场景、听到真实的声音?
更有一些基层干部,千方百计地为领导提前安排好行程与路线,让领导干部接触的都是“先进”,看到的都是“光鲜”。
如此形式主义的调研,必然会形成信息遮蔽,导致一些问题在基层长期存在并发酵,乃至成为群众不满的缘由,一旦有机会就会爆发。
日前,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多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不少领导干部因在扶贫工作中“热衷”形式主义,怕吃苦、图轻松,慵懒懈怠,消极应付甚至弄虚作假。这些问题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伤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涉事领导干部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接地气,看实情,领导干部就应主动担当与作为,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
领导干部不好面子、不讲排场、不摆架子,轻车简从,才能使领导干部的出访不被扭曲,也受老百姓欢迎。实实在在干事问民,领导才有可能获得真实的信息,掌握一手资料,从而因地施政,达到下基层的目的。
10月6日,王东峰在石家庄市暗访检查。这是王东峰在公交车上与乘客攀谈。记者 庞晓玮 摄
今年10月6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深入到石家庄市暗访检查。这是继2017年11月8日下午、11月17日夜间,王东峰书记到任一年在石家庄市进行的第三次暗访。三次暗访,不打招呼、不搞陪同,到过老旧小区、菜市场、垃圾转运站,进过群众家中、小区锅炉房,坐过地铁、公交、出租车,问过手抓饼摊主、卖菜小贩、停车场管理员……
暗访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问题。领导干部要多到群众当中接地气、听真话、听实话、查实情,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诉求,坚持问题导向,下功夫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
轻车简从访贫问苦、主动作为,河北各级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应如此。
时下,河北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基层,到每户贫困户家中,调查“病根”“对症下压”,将是否真正脱贫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彻底摒弃“蜻蜓点水”的形式主义,杜绝办公室里的扶贫、文件里的脱贫、表格里的脱贫。
少一些形式主义,才能看到更多问题、更多矛盾;倾听群众的愿望心声,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此,各项工作才能做扎实,做到百姓心坎里,从而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扫一扫这个二维码,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