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10月9日讯(记者 耿佳)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亭大鼓旋律优美、韵味独特,融于地方化,趋于戏剧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乐亭大鼓鼓词名目繁多,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对研究我国社会文明史、社会发展史、民俗文化史、音乐发展史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对北京琴书、东北大鼓、唐剧等姊妹艺术的形成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其条目先后被录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曲艺志》等,著名曲目《拷红》被原沈阳音乐专科学校列为民族民间音乐教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乐亭大鼓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演出市场低迷,活动阵地逐渐缩小,大鼓艺人演出收入低微,一些颇有造诣的艺人因年事已高,或逐步退出舞台,或相继谢世,积累一生的绝技难以传承,年轻艺人难以独树一帜,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显现出断代危机。
为此,乐亭县组建了“乐亭县曲艺团”和“香圃艺术团”,重点培养说唱艺术新人。在演出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了依附古代、近代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局限,创新发展了对口大鼓、群口大鼓、情景大鼓剧等多种形式,更多地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同时,全面开展文献性资料普查,建立艺人档案和乐亭大鼓展厅,相继出版了《乐亭大鼓》、《乐亭大鼓书段集锦》等专著。同时,加强两个群体的建设。对现有传承人传统技艺的抢救、保护,防止人亡艺消;注重培养锻炼未来传承人。其次是欣赏群体建设。扩大原产地、传承地受众群体范围,辐射拉动形成新的欣赏地区和群体。为发展传承人队伍,壮大乐亭大鼓专业艺术团体,积极实施名家精品工程,打破传统地域和门户限制,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吸纳县内外优秀人才,并对重点乐亭大鼓艺人,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使乐亭大鼓后继有人。
张近平,1962年生人,是乐亭大鼓中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80年,拜著名乐亭大鼓表演艺术家、乐亭大鼓第六代传人韩志学为师学习乐亭大鼓,在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全面继承乐亭大鼓韩派表演艺术,博采广纳,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现工作于乐亭县戏曲艺术团,乐亭大鼓职业演员。
20多年来,乐亭大鼓从艺生涯从未间断,凭着对乐亭大鼓的一片痴情,刻苦钻研业务,苦练本领,尤其是1985年参加唐山市乐亭大鼓培训班后,深得乐亭大鼓界名人真传,艺术造诣精进。常年坚持于乐亭周边各区、县广大农村,进行乐亭大鼓传承活动,传播乐亭大鼓艺术,在冀东一带较有影响。并多次为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录制节目。在培养乐亭大鼓后继人才及2006年乐亭大鼓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亦做出较大贡献。现为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
张近平完整系统地继承了乐亭大鼓长篇书《呼家将》及《包公赔情》、《马寡妇开店》、《双锁山》等多个传统曲目。1984年,获唐山市乐亭大鼓比赛表演一等奖;2001年,获唐山市乐亭大鼓电视大赛一等奖;2004年,演唱的《警徽闪闪》获河北省社区文化艺术节一等奖。2006年演唱的乐亭大鼓《丁香情》,获唐山市社区艺术节一等奖、“北京‘天桥杯’北方鼓曲票友邀请赛”金奖、河北省第八届群星奖、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演唱的《包公赔情》、《马寡妇开店》由北京威翔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