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万前进)“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有着1600多年的建城史,从北魏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九朝一脉,从无断代,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改革开放四十年,古城正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26.26亿元增长了3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65,964元增长了327倍。如今的正定以“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为标志的全域旅游经济,赢得了海内外游客的青睐,开启了文化历史资源与旅游新业态有机结合的正定旅游模式,也引领着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正定古城夜景。记者 刘志凌 摄
留住历史根脉点燃古城新活力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三十年前,87版《红楼梦》的热播,让剧组拍摄的外景地——正定荣国府,人气大涨。当年就吸引了全国各地13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门票收入就达221万元,旅游总收入1761万元。在荣国府景区的带动下,正定把新建景点游览娱乐业与历史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相继建设了西游记宫、封神演义宫等人工景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创了全国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游客量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不到10个月,门票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京津游客明显增多,许多都是一家子人周末开车来的。”荣国府景区管理处主任李景利说。在遵循改革开放之初确定的“旅游带动战略”基础上,正定县确立了“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大县”的建设目标。从2013年开始启动了阳和楼复建、古城墙修复、开元寺改造等一系列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逐步推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融为一体,在发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业态规划,让新老景区纷纷焕发新颜。
灯光笼罩下的正定古城别有一番韵味。记者 高琳哲 摄
正定古城“九楼四塔”中的阳和楼,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建筑史,尤其是元代建筑史中的“孤品”和“奇迹”。“现在咱们站的这个位置就是阳和楼复建的中轴线,我们按照原来的尺寸、原来的位置、原来的风格一比一复制。”正定阳和楼复建项目经理刘铁邦告诉记者。
为了完善古城规划体系,正定县先后邀请国内20多位文化、文物界知名专家参与古城保护研究,多次前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地查阅资料,做大细节,做好方案,确保修旧如旧。
“我们从规划控制上,比如说建设的高度,房子的体量、大小,包括色彩和形式,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遗产中心副主任张杰说。
正定2018新春电子烟花秀现场。记者 高琳哲 摄
截至目前,正定古城保护工程涉及的明代古城墙修复,阳和楼复建等25个重点项目,已完成20项。现如今,在复建完工的南城门城楼上举目远眺,正定古城“一城四关双十字、九楼四塔八大寺”的整体格局和“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
在千年古城文化魅力的带动下,截至2018年10月27日,正定今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次超过1230万,同比增长160%;旅游总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79%,旅游业成为强县富民支柱产业。
敞开大门办旅游,古城古韵,自在正定
“来正定旅游,还能在政府大院儿里免费停车,这在其它的旅游景区还真没见过,正定真的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一位从北京自驾来正定的游客,对这里的旅游环境感到非常满意。
随着正定古城的旅游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天南海北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数以百万计游客接待量,让正定古城的出行难、停车难、景区买票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旅游舒适度,降低了游客体验。
“拆掉围墙,八面来风”,2017年,正定从县委、县政府开始,拆除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卫生间和开水间,社会车辆可自由免费停放机关单位院内。为方便居民和游客路边停车,正定除了将已有的子龙广场、赵云庙等16个停车场免费开放之外,还将新建一个可容纳3200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届时正定城圈内的免费停车位将达2.85万个。
在实现全城免费停车的基础上,正定继续在敞开大门办旅游的“免费经济”上加码。在免除大部分景区门票的同时,还开通了“免费旅游观光车”,4条观光线路对正定古城内的主要景点实现全覆盖。
精品免费旅游线路不仅带火了沿线民俗文化街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消费,促进了餐饮、购物、娱乐、文创等全业态的经济增长,还有效促进了正定旅游业由部分景点“一枝独秀”向全域繁荣转变。
以旅游产业开发为先导,正定还将陆续推出电子烟花节,游园灯会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让广大游客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中,体味千年古城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收获更多的惊喜。
正定2018新春电子烟花秀现场。记者 高琳哲 摄
生态宜居,共享幸福的正定生活模式
“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这是1985年4月10日正定县委、县政府发布《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草案)》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至今看来仍不过时。
几十年来,正定县始终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大力发展绿化生态农业,小麦节水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全程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全县森林覆盖率28.06%,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正定塔元庄打造河北省居家休闲养老样板工程。记者 杨晓 摄
依托毗邻省会石家庄的区位优势,正定确定“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的发展定位,为城市服务、掏城市腰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56.3:29.3:14.4调整为2017年的9.7:40.1:50.2,第三产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人微言轻”到“半壁江山”,在全国县(市)率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正定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455元和17604元,城乡差距为1.73,在石家庄市的县(市)中最低,成为河北省城乡差距最小的县(市)之一。全县114所小学教学质量,最大差异率稳定控制在10%以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52751人份,建档率达到94.02%,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机构+签约模式,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四美”要求,正定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垃圾治理、民居改造、安全饮水等专项行动,建成10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喜庆华美的正定古城。记者 高琳哲 摄
家住正定县战村的村民范成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家里还能用上干净整洁的厕所。“以前的只能叫茅房,现在新建的才叫厕所。”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中,正定县152个村庄的7.7万座农村厕所全部完成无害化改造,全县的“露天坑”都改成了“马桶冲”,在全省率先消除“连茅圈”。
如今,漫步在古城正定,从古色古香的檐角回廊,到秩序井然的街头巷陌;从风光和美的乡野田园,到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处处彰显着千年古城的文化自信和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千年古城厚积薄发,破茧成蝶,形成了生态宜居、共享幸福的正定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