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两会聚焦】重农固本 总书记这样叮嘱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胥文燕 张世豪 
2019-03-10 12:41:00
分享: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长城网讯(记者胥文燕 张世豪)“农,天下之大业也。”农事,总是让人牵挂。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河南是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他说:“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总书记在河南团的讲话涉及方方面面,又都与土地有关、与乡村有关、与亿万老百姓的饭碗有关。

  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走出了农耕时代,并正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以为走得很快,但在回首时却发现,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没有乡村振兴,发展至少是不完善的。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总书记的讲话,发出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目标既定,路径明确,剩下来的,只有加油干。

1983年10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

  城乡融合,话题从正定开始

  “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

  正定县是个好地方:区位好,位于北京以南240公里,石家庄以北15公里;农业基础好,辖区基本上是平畴田野,滹沱河穿流而过。

  然而,36年前,这里的老百姓日子并不好过。

  1983年,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委书记。当时他面临的是“高产穷县”,农民收入低。当时正定县在经济上是农业单打一,在农业上是粮食单打一。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而当时的粮价30年一贯制,小麦一斤1毛2,玉米一斤8分钱。粮食交得越多,群众收入水平就越低。

  “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结合正定发展实际,习近平提出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为城市服务,掏城市腰包。

  “农村的问题不能完全在农村解决,还是要跟城市结合起来,正定一旦确定与石家庄的‘互补’关系,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

  这在正定籍作家贾大山的小说中,有生动的艺术呈现。

  “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三农”思想和实践,是其“三农”思想形成的实践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确定了半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促进了正定经济的起飞。”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委常委、正定县委书记张业说,我们坚定地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调结构,发展公共服务和现代都市农业、无公害蔬菜、黄桃和花卉基地,为省会和周边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正定夜景。 正定宣传部 供图

  2018年正定全县财政收入42亿,旅游收入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辐射带动城乡互补,融入实现资源共享。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不外乎此。

这是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踏雪到困难群众唐宗秀家看望。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脱贫攻坚,听听阜平老百姓怎么说

  “我们的实践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既要看到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要看到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要继续努力地走下去!”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

  2012年年底,习近平冒着严寒,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访贫问苦,与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

  掀起老百姓的锅盖,看看吃得是啥;坐上老人家的炕头,唠唠生活有啥困难。

  习近平在阜平,见群众、听真话、摸实情,思考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共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计。

  其后,河北省积极践行总书记的嘱托,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四次到阜平调研,把精准扶贫的要求落实到每项工作中去。

  聚焦坚中之坚,下足“绣花”功夫。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工作,2018年阜平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建档立卡时的10.81万人下降到1.2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6.93%。

唐宗秀(右)老人和她的新房子。 记者 路钦淋 摄

  “我们吃的好、穿的好、住新房、身体都好,有土地流转、分红。俺们已经脱贫了,请总书记放心。”3月6日,骆驼湾村民唐宗秀说。

  2012年寒冬,唐宗秀挽着总书记的手臂走过黄泥墙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确保2019年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阜平县委书记刘靖说,阜平要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各项扶贫重点工作。

  让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而在此基础上,农村、农民、农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过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镇党委书记刘俊亮说:“龙泉关镇有山地、林地,是阜平最绿的地方,这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统一;我们又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让外面的游客能够便利往来。我们据此定位发展生态旅游,现在本地不少群众靠优质的生态实现脱贫致富。”

李保国教授生前试验的老果园重茬大树苗建园成功后,郭素萍露出了笑容。 郭素萍 供图

  绿色发展,一个苹果一棵树

  “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

  绿色的味道,河北知道。

  “太行天下脊”。八百里巍巍太行,大半绵亘在河北。

  山窝窝风景好,老乡生活却艰难。

  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是教授李保国生前最牵挂的三个地方,也是戴着草帽去过最多的三个地方。李保国生前指导乡亲们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动十多万农民脱贫致富。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称赞李保国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李保国及团队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全国知名品牌,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保国团队核心成员,李保国妻子郭素萍说。

游客在内丘县岗底村采摘苹果。 陈雷 摄

  这些年来,在李保国团队努力下,太行山深山区许多地方,以前的荒山秃岗披上了绿装,结满了累累硕果。通过科技扶贫,既绿了荒山,又富了百姓,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3月9日,郭素萍拿着富岗苹果,介绍贴在上面的二维码: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25道硬关;二维码则是国内第一个苹果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查询到苹果生产的整个过程,实现了从餐桌到果园的追溯。

  “我们的努力最终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郭素萍说。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两会责任编辑:胥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