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聚焦2019全国两会】央行答记者问 这些事关乎你的钱袋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赵晓慧 
2019-03-11 11:14:45
分享:

记者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赵晓慧)3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一起来看看,哪些事关乎你的钱袋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政策取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体现逆周期的调节,同时货币政策在总量上要松紧适度。今年的松紧适度,就是要把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大体上和名义GDP的增速保持一致,这就是个松紧适度的概念。另外,要求我们在结构上更加优化,也就是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最后,这个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兼顾内外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加强金融支持,疏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在货币政策方面,要加大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二是完善普惠服务体系,大银行要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下沉金融重心。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金融增长今年要达到30%。一些中小型银行要专注于小微和“三农”。三是继续发挥“几家抬”的合力,包括金融监管方面的政策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四是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优质的民营企业不断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同时发展资本市场,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五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 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首先,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助力疏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探索利用神经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降低信贷业务成本,提升信贷服务效率,推动融资审批更加自动化、产品营销更加网络化、风险识别更加智能化。

  二是做好顶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惠民服务水平。针对信息系统多头连接、资金流与信息流割裂等问题,运用人工智能、开发API等技术,推动金融与民生领域信息系统总对总互联互通,实现金融在主要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推动数据资源融合运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针对实体经济供需不足、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利用安全多方计算、标记化等技术,加强数据整合与深度运用,提升数据洞察能力,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金融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四是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提高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针对金融风险隐蔽性高、传染性强、传播快等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金融风险科技管理机制,研发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监管平台和工具,提升风险探视感知和计划能力,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以监管促发展,总结试点成功经验,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

  持续优化支付服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围绕服务民生改善,持续优化支付服务供给结构、提高支付服务供给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支付的需求。首先,就是100个示范城市。今年,要把便民工程扩大到全国范围,包括县域及以下地区,来推动城乡支付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提档升级,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二,继续推动移动支付在衣食住行多领域广覆盖,将交通领域作为重点建设场景来抓,以移动支付助力交通领域降低社会成本,保障资金安全,提升出行体验。第三,要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服务创新的同时,加强交易监测和风险识别,保障支付业务安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央行,答记者问,金融科技,融资难,移动支付责任编辑:赵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