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郑建卫)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抓好今年全省夏玉米生产,实现玉米丰产和农民增收,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省玉米专家顾问组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稳定种植面积,推进多元化种植
优势产区要在保持玉米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稳妥推进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特用玉米适度发展,积极探索并示范应用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轮作等多元种植模式。
提高播种质量,打好丰收基础
树立“七分种、三分管”和“七分靠农机、三分靠农艺”理念,在夏玉米播种前指导农民准备好良种和肥料,培训并指导农机手做好播前和播种作业机械调试,推进农机作业流程标准化,确保玉米播种质量,打好秋粮丰收基础。
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小面积高产攻关田可选用登海605等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大面积示范田可选用郑单958、登海605、先玉335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品种;一般生产田可选用郑单958、先玉335、蠡玉86、沃玉964、农华816、登海605等耐密、抗倒、适合机械化、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开展籽粒机械直收的区域可选用MC812、京农科728、蠡玉111、早粒1号等生育期短、籽粒脱水快、穗位适中、抗倒性强的品种;鲜食玉米可选用万糯2000、佳糯668、佳彩甜糯、黄糯9号、石甜玉1号、博斯甜818等口感、色彩、卖相好的品种;高油玉米可选用高油115、高油1号、高油2号等籽粒含油量高的品种;青贮玉米可以种植巡青818、京科青贮516、京科青贮301、豫青贮23、北农青贮208、农研青贮2号等生物产量高的品种。
播前种子精选包衣。对路的药剂拌种或包衣是预防玉米多种病虫危害的有效措施。可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以预防蓟马、蚜虫、灰飞虱、甜菜夜蛾、黏虫、棉铃虫等苗期害虫和地下害虫;可选用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包衣,配合选用抗病品种,预防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种子处理宜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统一药剂、统一技术,以确保病虫防治效果。
科学选用作业机械。玉米播种应选用多功能、高精度、种肥同播的玉米单粒精播机械。小麦秸秆还田质量差的地块,可选用清茬(或灭茬)玉米精量播种机;土壤板结严重的地块,可选用深松多层施肥玉米精量播种机。
前茬收获后抢时早播。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抢播抢种,为夏玉米生长发育争取更多热量资源,力争做到“上午收麦下午播””前面收麦后边播”,尽量减少接茬农耗时间,中南部地区尽量保证在6月15号之前完成播种。
适度增密合理密植。对于普通粒用玉米,紧凑耐密型品种的适宜密度一般掌握在4000~5000株/亩,其中高产田可掌握在4500~5000株/亩,中产田可掌握在4000~4500株/亩。甜玉米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3500~4000株/亩,以确保果穗授粉充分、结实良好、籽粒饱满,提高果穗等级和商品性;高油玉米中秆型品种适宜密度为4500~5000株/亩,高秆品种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青贮玉米早熟平展型矮秆品种密度可控制在4000~4500株/亩,中早熟紧凑型品种可控制在5000~6000株/亩,中晚熟平展型中秆品种可控制在4000~5000株/亩;玉米播种密度应比预计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各种类型的玉米一般大田生产可采用60cm等行距方式种植。
鲜食玉米隔离种植。种植甜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玉米需要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以防外来花粉串粉后影响果穗品质或口感。一是采用空间隔离,即与其他生育期相近的玉米品种同期播种时空间间隔距离大于200米;二是采用时间隔离,即与其它类型玉米的花期间隔应在25天以上;三是采用自然屏障隔离,即利用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进行隔离。
科学足量施用底肥。施用底肥或种肥优先选用深松多层施肥和定位施肥精播机械,随播种带状足量施用。一般每亩施用30~4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作种肥,有条件的地方每亩可配施1~1.5公斤硫酸锌或硫酸锰等微肥。提倡施用缓控释肥,带施底肥要侧深施,防止烧种和烧苗。
加强苗期管理,夯实群体基础
及早浇灌蒙头水。播种时适宜的土壤水分相对含量应在70~75%。墒情不足时,应在玉米播种后立即灌溉,以利于种子早萌发、早出苗、出全苗、成壮苗,提高出苗整齐度。
播后苗前化学除草。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墒情适宜时,可用乙草胺、丁草胺、乙·莠悬浮剂等兑水均匀喷施地面,不漏喷、不重喷,以确保除草质量和用药安全。
遇旱浇灌遇涝排水。苗期适度干旱利于玉米根系下扎,可以起到蹲苗的作用,但如果长期干旱则应及时浇水,以利保苗生长。苗期若遇强降水导致长期积水,应及时田间排水。苗期如遇强风雨致使植株倒伏,一般不用扶正。植株如有分蘖,一般不需要拔除。
防治苗期病虫草害。未进行播后苗前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失败的地块,可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用苯唑草酮悬浮剂+莠去津水分散粒剂+专用助剂、烟嘧磺隆等进行苗后茎叶除草。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应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玉米4~5叶期,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进行叶面喷雾,可预治褐斑病;在玉米心叶末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防治叶斑类病害。根据灰飞虱、甜菜夜蛾、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尤其是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病虫害,特别是周边省份新出现的草地贪夜蛾,极有可能入侵河北,因该虫已对多种农药产生抗性,各地应按照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和技术要求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狠抓穗期管理,确保穗数粒数
拔除田间病小弱株。高产攻关田出现的病、小、弱株应及时拔除,以减少养分无效消耗,阻断或减轻病害传播,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为玉米健壮植株生长创造好的外部环境。一般生产大田,可视人工成本,酌情进行病株拔除。
追施穗肥促成大穗。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期间,是玉米需肥关键期,应重视追施攻穗肥,促进大穗形成。穗期施肥应以氮肥为主,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在距植株10厘米左右处开沟深施或结合灌溉(或有效降雨)施用,切忌地表撒施。同时,避免在拔节期追施氮肥,以防玉米植株基部茎节过度伸长而增加倒伏风险。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高地隙施肥机械或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进行追肥,以提高施肥作业效率、保证施肥质量、提高肥效。
及时防止旱涝灾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蓄水临界期,对水分条件尤为敏感。在旱情发生时,应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先保证处于需水关键期地块的灌溉。尤其要防止出现“卡脖旱”,以免造成雌雄穗发育不同步。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或方式,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如遇强降水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免土壤水分过多造成玉米植株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和倒伏。高产攻关田,可采取中耕培土方式,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加强对玉米螟、棉铃虫、二代黏虫、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蓟马等虫害以及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等病害的防控。对有关病害和虫害的防治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来进行操作,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害发生。甜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应以绿色防治为主,尽量选用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技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一定要把握好用药时间和浓度。穗期重点做好大小斑病、纹枯病等病害和玉米螟、黏虫、蚜虫等虫害的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杀虫、杀菌复配或混合药剂,可降低穗期害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防治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实现玉米增产增效。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玉米螟第二代和第三代成虫盛发期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穗期虫害。
合理化控促壮防倒。倒伏风险较大的地块,尤其是高肥水、高密度、长势旺的高产田,可在玉米7~11叶片展开时喷施化控剂,控制植株高度,优化群体结构,促茎秆健壮,降低倒伏几率。施用化控剂时,应按照说明书控制用量和施用时期,切忌用量偏大造成植株过度矮化。密度合理、生长正常的大田和中低产田,不宜进行化控。
强化粒期管理,增粒重夺高产
人工辅助授粉。玉米授粉期间,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授粉状况,如遇特殊天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授粉率。高产田可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一般生产大田玉米开花授粉期如遇连阴雨或极端高温,也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等补救措施,以提高果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小型无人机进行低飞辅助散粉。
补施花粒肥。玉米开花期补施氮肥,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延缓植株衰老。高产田和水肥一体化玉米田,可以结合浇水或趁降雨追施尿素,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同化产物向籽粒转化效率和数量。
防旱排涝。粒期玉米遇旱应及时浇水,以满足玉米后期需水,利于玉米增产,同时为小麦播种蓄足底墒,为全年节水创造有利条件。后期遇涝应及时排水,以免根系活力降低和植株早衰倒伏。
适期机械收获,及时收储加工
适期机械收获。普通粒用玉米可根据后期成熟情况、气象条件以及下茬小麦播种时间的需要,合理确定玉米适宜收获时间;在不影响下茬小麦适期晚播的情况下,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间,以延长籽粒灌浆、提高粒重,实现增产增收。全省夏玉米的收获时间一般可控制在10月上旬。采用籽粒机械直收的地块,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一般要降至28%以下。鲜食玉米的最佳采收期一般在吐丝后23~25天,采收时连同苞叶一起采收果穗。青贮玉米的最适收获期一般在蜡熟初期(籽粒乳线达到1/2左右),全株含水率宜控制在65~70%。
及时收储。普通玉米收穗后应及时晾晒、储藏,防止长时间堆积导致霉烂。籽粒机械直收的在收粒后立即进行烘干。鲜食玉米果穗采收后应及时上市销售或进行加工处理,切忌在高温下放置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品质和商品性。青贮玉米收割后应及时运到青贮加工地点,尽快进行青贮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