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花满太行:北方有嘉木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悦路 甄智力 万前进 刘澜澜 刘潇 
2019-07-22 08:54:38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王悦路 甄智力  万前进 刘澜澜 刘潇

  《茶经》记载:“茶,南方之嘉木也。”在我们北方人的意识里,茶树这种东西只有在南方种植。最近听说在石家庄市灵寿县就有几百亩的茶园,这还真是个稀罕事。

  6月,正值夏茶采摘时节,我们来到太行山深处的灵寿县东寺岭村,一进村口,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就出现在了眼前。

石家庄市灵寿县东寺岭村种出的龙井茶。

  东寺岭村地处太行山东麓,海拔1000米。6月的石家庄,气温已经飚升到38度,而村里却非常凉爽。说起种茶树的缘起,村支书王献民说,以前在山上种地采药的日子,把大家都穷怕了。“咱们属于深山区吧,一个地少,再一个村里的村民没有地方挣钱,穷到孩子上学还得借钱,要是说盖房,儿子结婚什么一般都得塌点大饥荒,必须得想办法。”

  2009年,偶然的机会,听说河北省农科院的张占义教授把龙井茶成功引种到了临近的漫山村,王献民立刻判断这是个大好事,要是北方的山里也能种出茶叶,肯定会“物以稀为贵”。王献民马上召集村民开会商量学种茶树,刚一说,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不想种吧,种玉米虽然说挣得少,但是风险小。”东寺岭村村民王先花告诉记者,在北方的深山里种茶叶,大家伙儿都觉得不靠谱,“咱们这儿冬天天气冷,很怕这个茶苗冻死,然后就是说采的这个茶叶好卖不好卖,投资大,你怕赔钱吧。”

太行深山区的东寺岭村。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潇 摄

  村民不敢种,王献民决定自己先趟出一条路来。2009年春天,东寺岭村第一批竹签儿一样的小茶苗就种到了地里。“这儿有20多个大棚,起码有十来个大棚里边吊着温度计。”王献民自家屋后的山坡地,成了他种茶树的试验田,“就是基本上有时间就往茶叶地里跑,赶到半夜以后,来看看这个温度。”

  怕啥来啥,王献民告诉我们,茶苗第一次越冬就遭遇了零下十几度的持续低温天气,茶树一大半都给冻蔫了。“有的就是说全部都冻死了,有的就是说上边枝儿冻坏了。”看着满园被冻死冻伤的茶树,王献民心里就像着了火一样,“本身咱们种茶树的时候开村民代表会,村里这个老百姓说什么话的也有,自己心眼儿里真不好受,关键是没法和大伙儿交待。”

在茶园里忙活的王献民。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澜澜 摄

  想让茶树在北方越冬,在业内都是个大难题,但王献民还真就是个倔脾气,茶苗冻死了接着补栽,茶树越冬难就想各种办法解决。“咱们面积这么大,咱们要是一个棚一个棚增温,花费太高。后来找了个什么经验啊,就是双层覆盖,把这个茶树上边再蒙一层膜,这个对越冬还是比较有效的。”

  茶苗下地四年期间,从抓耳挠腮睡不着觉,到慢慢摸到一点点门道,王献民终于一步步熬到了茶叶的采摘期。“咱们这儿这个气候比较凉爽,一般的没有病虫害,不打农药。第四年咱们采了点茶叶,当时价还挺高,一斤卖到五六千元。”

太行山下东寺岭村的龙井茶园。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眼看着王献民把茶树种成了,村民们个个啧啧称奇,没想到这南方的金贵东西,到了咱这山里也能活,还能卖得这么贵!大家心思活泛了,你拉我,我拉你,接连不断来找王献民,要跟着种茶树。

  “2016年就是一亩地挣个几千块钱,这几年就是(每亩)一万来块钱吧。”王先花告诉记者,“种茶树的收入比种庄家可强多了,村里人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为了带动全村脱贫,东寺岭村把村里1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村民除了每年能拿到土地租金,还以扶贫资金入股,平时在茶园干活儿还能挣工资。

龙井茶经过太行山气候的洗礼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北方嘉木”。

  王献民告诉我们,现在东寺岭村已经脱贫摘帽,接下来,他还有更大的打算。“下一步把咱们茶园周边的环境打造打造,搞农家乐或者茶叶采摘和旅游结合。最近一两年吧,平均每个人能增加收入两千来块钱吧。”

  从“不靠谱”到专业合作社,东寺岭村人成功地把茶树变成了“摇钱树”,越不过北纬38度的茶树在这里实现了历史的跨越,枝繁叶茂,荫佑一方。

关键词:壮丽70年,蹲点调研,花满太行,龙井茶,灵寿责任编辑: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