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记者郭慧岩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燕赵大地,雄安新区。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河北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是燕赵大地70年拼搏实力的最好证明。
从蓄势待发到热火朝天,从细致超前的规划到踏实矫健的建设步伐,雄安新区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雄安,不再只是新闻中的那个新区地名,一个个“地标”建筑,传递着足以让世界沸腾的信号。
京畿腹地,白洋淀旁,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未来之城”正向我们走来。
绘底色
穿过林间小道,容城县李郎村的老赵一大早来到林地“上班”。他家有3亩多地,过去像大多数平原地区的农民一样,种小麦、玉米,但每年辛苦辛苦,“一年收入一千来块。”
雄安新区的设立,改变了老赵的“身份”。作为“千年秀林”合作造林项目,老赵的地改为种树,老赵也从种粮农民变为栽树工人。
职业的转变,也让老赵收入有了大变化,每年每亩地收益1500元,栽树每天工资100元左右。像老赵这样受益于“千年秀林”的农民,在雄安不少。
“千年秀林”的绿色,不仅带给当地农民活力与希望,更是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底色。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首次国内考察第一站来到了雄安新区。习近平强调,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
从规划到建设,从千年秀林到白洋淀治理,无一不传递着这种新理念,积极推进环境治理、生态建设。
2018年,围绕新区起步区和环白洋淀周边进行大规模植树10万亩,形成起步区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良好生态。今年“千年秀林”再造20万亩。
白洋淀的治理工作也一直从未停止,水越来越清,甚至原来不常见的鱼类、鸟类成了淀区的常客,“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步显现。
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要求下,如今,“千年秀林”生机盎然,蝉噪鸟鸣;白洋淀水天一色,鸥鹭齐飞。
求精品
与“千年秀林”相比,京雄城际铁路施工现场要显得更热闹一些。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这里的建设者们没有回家与亲人团聚,坚守在工作一线,每一颗螺丝钉都凝结着他们的祝福与期望,希望将来这条轨道,能缩短更多人的回家路,让更多人吃上团圆饭。
京雄城际铁路,就像一条大动脉,将雄安新区与北京紧紧相连,而这条线路上的每一个细节,他们都精益求精。
“体现雄安标准、展现雄安质量”,是对京雄城际铁路及雄安站建设的要求,建成一个真正经得起千年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是河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坚持的标准。
为了不留历史遗憾,追求精品的要求与标准,自然也延伸到与雄安有关的一切。
今年雄安新区谋划实施69个重点建设项目,当前,雄安新区的容东片区和高铁站片区、启动区、白洋淀治理和保护等十大工程建设正在高质量推进,交通路网、生态治理、基础设施、绿化造林等领域20多个重点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陆续开工。
这种“热火朝天”代表着雄安新区已由顶层设计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19年也成为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全面建设的开局之年。
一个个高新高端工程、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从蓝图到现实,逐渐揭开了“未来之城”的神秘面纱,给这片富饶的土地增添更多生机。
新起点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是雄安新区的定位,这个定位的实现,必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支撑。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动力,雄安新区将审批事项划分为八大业务链条,通过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模式,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雄安事、雄安办”。
日前,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这座“未来之城”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眼光,这是“赋予雄安新区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的具体实践。
雄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建设高端高新产业开放发展引领区、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金融创新先行区。
自贸区的设立将成为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的“加速器”,推动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自设立以来,雄安新区保持历史耐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从顶层设计到实质性建设,这个转变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70年奋进,70年成就,让全省人民豪情满怀,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推动“未来之城”稳稳前进。
雄安城内,南北轴线、东西轴线穿城而过,交汇中心恰如历史的新起点。
站在新起点,建千秋之城,办国家大事,书写壮丽新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