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等部门12月18日公布《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
反向春运,对许多人来说,早已不新鲜。这种“反向团圆”方式,现实中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践行。
“反向”很给力
据数据统计,我国铁路春运反向客流连续多年增长9%左右。某出行平台发布的《2020春运乘机出行预测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反向春运”票也持续火爆。
春节前一周前往上海、昆明、杭州、西安、南京五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价格更是呈现了“白菜价”的趋势,最低有0.8折起的机票。
出现这种“反向”趋势并不奇怪。仅从出行费用来说确实能省不少钱,也省去了不少人拎着大包小包、换乘交通工具的奔波之苦。
人们观念的改变,也是促成这一趋势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人不再拘泥“回老家”的形式,只要家人能在一起,“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老家人来说,换个环境或者来大城市走走转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更大层面上来说,“反向春运”对缓解交通压力、满足城市春节劳动力紧张、闲置资源利用等方面也有正面影响。《意见》鼓励“反向春运”。可以说是顺势而为,让人们又多了一种团圆方式。
实操有困难
鼓励归鼓励,但回归到现实,可能会有一些现实困难。
“回家过年”,这种传统早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回家,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团圆,更是一种回忆、体味乡愁的“仪式”,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尽管在大城市生活几十年,却还是要想方设法,在春节回到那个可能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老家”。
这种故土情结,在我们的父辈那一代则更为强烈。对他们来说,如果可以选择,相信他们大多数不会“反向”选择到大城市过年,离开他们熟悉的一切,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理上可能无法适应。
拿我来说,老家在农村,回家要先坐火车,再坐汽车,每次回家总觉得折腾够呛,在春运的大潮下,如果再带上点啥东西,真有种“要命”的感觉。作为年轻人都有这种恐惧,让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这么折腾一番,那可能就真的“要命”了。
之前春节,我也曾跟她提过,要不先来城市待两天、玩两天,然后再一起回家,她断然拒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出去了家里谁管”,即便家里的一切都给她安排妥当,她还是会找出各种理由,谈来谈去,最终还是我回去。
尽管现在交通便利了许多,对于他们这一辈大多数人来说,“反向春运”可能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在他们心中,老家的家才是家,在那个家过年才叫团圆。
对在外游子来说,除了父母、孩子,老家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在外奔波一年,春节就成为他们与这些亲戚联络感情的一个纽带、一个契机,这也是无论如何变迁,春节“走亲戚拜年”这一传统习俗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一直保留的原因。
也许将来这些传统都会发生改变,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极大转变,但现阶段,“反向春运”可能无法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窗口,“鼓励”恐怕与现实也就很难产生更大的共鸣。
把一切交给时间吧
此外,一些现实条件也可能会挡住“反向春运”的路。比如住宿问题,对于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房子,有的甚至还是租房一族,尽管金钱方面允许,但平时节俭惯了的父母也会舍不得你为他们掏的那份“酒店钱”。
说到底,让一种趋势变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日常”,不仅需要“鼓励”,更需要现实的土壤,这种“土壤”,不仅包括政策层面,还要有各方面的条件,比如交通的便利、在城市如何过好年、情感的寄托等等。
我们乐意见到社会提供多种团圆的方式,但更希望看到,这种选择是我们主动而为而非无奈的“退而求其次”,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越来越成熟,我们会有更多更适合的选择。
未来太远不敢想,在当下,尽管票难抢,尽管会奔波,但我还是会选择回老家过年,你呢?(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