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截至2020年2月29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治愈出院41675例,治愈出院率达52.1%,首次过半。全国370地方中,零病例的地方达到了118个,而治愈率不足50%的地方只剩下16个。截至3月1日,湖北以外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死亡病例为0。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背后是“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尤其是在一线奋战的抗疫战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发生之初,当大多数人还在享受团圆之时,许多人已不得不放弃与家人团聚,毅然奔赴抗击新冠肺炎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从84岁再战疫情的钟南山,73岁奔波一线的李兰娟,57岁与疫情赛跑的张定宇,到许许多多义无反顾奔向前线的80后、90后、00后,我们看到,疫情面前,每一代中国人都在用行动传递着每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这种责任与担当,仿佛阴霾里的一道光,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30后钟南山、40后李兰娟等这类“主心骨”级别的人物,让人坚定信心。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这是网友对钟南山的高赞,体现出钟南山在国运坎坷之时起到的巨大作用,他说的话就是强心针,他表的态就是定心丸。
“病人怕漏不怕多”,李兰娟院士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参与救治、科研攻关,刷屏的满是压痕脸的照片,让人心疼不已。
感染肺炎不幸去世的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智明,年仅51岁他,生前得知自己确诊后还挨个打电话给每一个和他接触过的同事逐一询问大家是否健康,他说,万一别人有事,他会很愧疚。
不少网友称,有了这些专家、“大神”,“稳了”。
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也让人们看到了更多青年一代挺起脊梁,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他们。
“非典时你们保护了我们,现在换我们来保护你们”,这是他们的“豪言壮语”,他们把这份壮志豪情也化为一次次的行动。
广东医疗队一名97年的小护士朱海秀,瞒着家人前往抗疫一线,而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却不想对着镜头向父母报平安,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如果有万一,请帮忙照顾我的父母。”临行前,28岁山东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于亚群做好了打算:拜托发小照顾父母,并将银行卡密码、钥匙留给远在大连的姐姐。
也许他们的肩膀还有些稚嫩,也许他们还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但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执拗,让不少人感慨“他们真的长大了”。
其实,无论是哪一代,无论年龄几何,当他们决定奔赴前线那一刻起,他们便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战士”,年龄界限也变得模糊。
穿着同样厚重的防护服、面临着同样的风险、迈着同样蹒跚的脚步、脸上同样的血痕累累。
每一位治愈出院的患者,都让他们欢呼雀跃;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是他们最美的勋章。
每名医护工作者都曾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疫情当前,铮铮誓言更像他们义无反顾的写照。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疫情肆虐当下,无论几零后,每一个为“疫”而战的人,都值得我们感激、尊敬。也请你们保护好自己,不辜负人们对你们平安归来的祈盼。
待阴霾散尽,人间皆安,我们再一起踏春、赏花,共度春光。(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