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记者 吴新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和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农民脱贫后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围绕这些话题,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省代表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卢庆国代表:发挥农业龙头作用 促进乡村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是关乎农业农村发展、国计民生的要事,而农业龙头企业又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增收这个基础。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确保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以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晨光生物公司为例,在新疆、云南建设万寿菊种植基地,不仅收购万寿菊花让农民增加收入,而且作为特色景点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农业龙头企业一定要发挥好产业优势、资源优势,让农民融入产业链发展,不仅要把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这个关键点抓紧抓好,还应该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这就要求加大扶贫产业投资,扩大扶贫产业规模、提升扶贫产业层级、完善长效扶贫机制,确保贫困百姓不但脱贫不返贫,而且有能力实现致富奔小康。
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协调做好产业化各链条的衔接,引导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格局,进而实现农业增产提质,农民与企业双赢。
同时,还应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到农业龙头企业去就业,加大对投身乡村振兴人才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多的农业龙头企业也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吸纳高学历人才、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
张东河代表:加强人才组织保障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锻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是保定市党建工作“百面红旗”村,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经济文化、村容村貌建设,同时还成立便民服务室,对乡村低保、证照办理、优抚补助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实行全程代办,让老百姓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使大激店村成为河北乃至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乡村振兴更离不开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脱贫摘帽后实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最紧缺资源。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既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也要支持乡村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个体作坊等形式的创业行动。要积极与大专院校建立联系,把愿在农村发展的年轻人送到高校进行学习、提升,并邀请专家到农村传授经验和专业知识。让农村人才既有“里子”(知识、能力)又有“面子”(从事农业的荣誉感),这样才能既留得住人,又留得住心。
刘志新委员:创新思路分类指导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培育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广大农村有了兴旺的集体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才能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景。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调查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的占绝大多数。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集体经济积累少,导致农村基层组织缺少凝聚力,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难办,这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一个瓶颈。
因此,必须创新思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已经确立使用权的集体资源、资产,重新理顺利益分配比例,规范管理,明确集体收入;对未开发利用的集体资源、资产,合理评估作价,以出租或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经营,明确集体收入比例;对已经落实使用权、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集体资源、资产,在统一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确保集体资源、资产增值的基础上,明确使用权拥有者的股权,集体统一发包,效益按比例分成;发挥集体组织中的能人效应,做好群众产业发展中一家一户不好解决的信息、技术、物资等服务工作,把日常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发展集体经济。
同时,要完善配套政策,确定奖惩机制,营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环境。建议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积累纳入乡镇主要领导考核体系,提高乡镇领导的重视程度。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制定奖惩办法,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可适当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