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信贺宁)5月,徐徐海风飘进沧州渤海新区的每个角落,一个个花园式装扮的产业园、创新园、研究院比邻而居,竞相争辉。
“目前,沧州的企业与南开大学已成功签约3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沧州渤海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国庆说,去年11月,沧州市政府与南开大学共同成立的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正式揭牌运营,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研究院将每年承担沧州市委托开发项目5个以上,与5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 记者 信贺宁 摄
研究院负责人庞宇明介绍,研究院内设分析测试中心、有机合成与药物研发平台、绿色农药及精细化工平台、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环境保护平台等科研平台,主要依托南开大学优势学科,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式科技创新体系。
“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开展技术培训、对接会共计20余场,征集企业技术难题30余项。”李国庆表示,随着运营团队和研发技术团队的陆续入驻,研究院的作用逐步凸显,对沧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生产线上的新能源汽车。 记者 信贺宁 摄
窥一斑而知全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6年来,沧州挥毫落笔,以积极的姿态承接京津企业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个个亮眼的成果:推进中关村丰台科技园(沧州)协同示范园、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建设;用足用好生物医药异地延伸监管政策,全力推进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天津·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沧州创新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沧州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沧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主动播撒科技创新的种子,引得好平台纷至沓来。
作为河北三个沿海城市之一,沧州沿海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黄骅港加快转型、临港产业加速聚集、黄骅新城加紧建设三个标志。沧州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苏建辉介绍,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沧州临港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初步构建起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主题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就渤海新区来说,去年承接京津雄项目487个,今年以来承接115个。
沧州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设计空间一角。 记者 信贺宁 摄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沧州正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中,助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继华说,下一步,沧州将围绕“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创新示范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形成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聚焦科技创新,努力在全省新一轮沿海开发中体现沧州担当、展现沧州作为,全力打造河海相济、动能强劲的沿海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