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刘昆鹏 王岚 陈思思)什么是房颤?与人人知晓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不同,“房颤”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心脏疾病。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60岁以上人群中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高达7.5%。同时房颤常伴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到底房颤会带来哪些危害?又有哪些科学的治疗方式呢?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齐书英做客燕赵名医大讲堂。长城网记者 毕雪梅 摄
为消除网友对房颤存在的误区,近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齐书英做客燕赵名医大讲堂栏目,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房颤的相关知识。
房颤有哪些典型症状?
心悸、头晕、胸闷、乏力是房颤患者的最常见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晕厥、多尿等,但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被称为“沉默性房颤”。
房颤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它的危害主要取决于房颤发作的频率以及它发作的负荷轻重。据齐书英介绍,房颤最严重的的危害是栓塞及其引起的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极高。而大多数患者于长期房颤,也会引起一系列心脏相关病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齐书英做客燕赵名医大讲堂。长城网记者 毕雪梅 摄
如何治疗房颤?
“房颤的治疗策略就是要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齐书英说道。近年来,房颤的治疗越来越趋于成熟,目前主要包括预防治疗、恢复窦律治疗和抗凝治疗。
在具有房颤危险因素而没有进展为房颤时,即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避免房颤的发生,这被称之为房颤上游治疗,具体包括控制体重、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规律作息、适度活动等。
房颤时丧失了窦性心律,治疗的目的之一便是恢复窦性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可缓解症状,也可恢复心房的功能。恢复窦性心律可通过药物和介入手术完成。其中,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常需长期服用,会一定副作用。而介入手术指的是射频消融。
房颤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卒中。卒中的预防,也就是房颤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对于房颤引发的血栓问题,通常有口服抗凝血药物和“左心耳封堵”两种预防方式。
如何减少房颤的发作?
房颤患者大部分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减少房颤发作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控制伴发疾病。同时,具备房颤高危因素的人更应提起重视,控制危险因素避免出现房颤。例如:三高人群、肥胖人群、鼾症患者、吸烟酗酒人群等。
减少房颤发作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衡。这16字口诀希望广大网友都能够坚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况,远离疾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齐书英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