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微视频|“绿色”冬桃致富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新光 吴苗苗 
2020-10-31 16:12: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吴苗苗

  10月28日下午,来自河北省衡水、沧州部分大型超市以及深州电商的采购车陆续开进衡水市阜城县张家桥村冬桃仓储库。每辆采购车能装七八千斤冬桃。

  与此同时,在张家桥冬桃种植基地,果香阵阵。基地内,张家桥村及周边村的村民,正与节令赛跑,加紧摘桃。他们将装满冬桃的筐子,装上拖拉机,拉到冬桃仓储库。“一天能挣60块钱,中午还管饭,我们干劲挺足的。”张家桥村村民郭彦平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在张家桥冬桃种植基地,张家桥村及周边村村民加紧采摘冬桃。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张家桥冬桃种植基地工人将采摘入筐的冬桃装车。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我们村的冬桃现在不愁卖,供不应求,不仅是衡水吉美超市、沧州盐百集团、石家庄北国超市的直采基地,还向北京新发地市场供货。”张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勇介绍道,“此外,销售还走电商渠道。像这种一袋3个冬桃,我们主要供给拼多多‘多多买菜’平台,一天能卖2万斤。在京东、淘宝卖的礼盒装冬桃,一盒6个冬桃,每个8两左右,能卖100块钱。”

  张家桥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常住人口也就100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缺少致富门路,主要靠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维持生计。

  2016年8月,“返乡能人”张勇担任张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如何才能让村民不再“土里刨食”?上任伊始,张勇就开始思考。

  张勇与阜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张家桥村第一书记王志强,一起外出学习、调研,听取村民意见,最后决定——将全村1000亩地收回村集体所有,并全部流转给了衡水永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当地沙壤土的特性以及“旱可浇、涝可排”的优势,规模化种植冬桃树。

  种桃的起点很高。桃苗是北京农科院专家选育的最新品种。2017年底,张家桥村试种了第一批桃苗,2018年春开始大面积栽植桃苗。

  “种桃比原先种大田作物,收益要好得多。”张勇说,“今年是第三年种植,每亩桃树毛收入能到1万多元,刨去4000元的成本,纯收入能到6000多元。而种小麦、玉米两季纯收入也不过1000元。”

  张家桥冬桃种植基地吸引周边游客入园采摘。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今年58岁的村民郭彦平,前几年,孩子得了红斑狼疮,家里因病致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郭彦平已成为冬桃基地的一名技术工,剪枝、嫁接、疏花、疏果、套袋,样样在行,早已脱贫。“家里流转了11亩地,每亩租金是1000元,这就是1.1万元。我平时在园里干活,一年少说也能干300天,一天工资60元,这又是近2万元。丈夫在村里的牛得草牧业喂牛,一年能挣4万元。我们这个岁数,真想不到在家门口干活还能挣这么多钱。”郭彦平说。

  “种桃采用机械化作业,永瑞公司租用村集体的两台自走式果园作业平台,用于剪枝、套袋、拆袋、蔬果、摘果。这样,村集体每年增收五六万元,可以给村里的公益岗开支。”张勇表示,以后,公司有了积累,还要给村民分红。

  张家桥冬桃,色泽红润、果肉厚实;咬一口,甘之如饴,唇齿香甜。这里的冬桃,糖分含量普遍在18%,最高能到22%,而且,许多桃子还是“冰糖心”。

  瞧着记者疑惑不解的眼神,张勇解释道:“建园之初,我们就先建了一个养牛场——牛得草牧业,打造的是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即玉米秸秆—喂牛—牛粪处理成有机肥—桃树施用有机肥。因此,我们村的冬桃特别甜。”

  “我们桃园基本不打农药。”张勇指着拴在树上的“小红绳”说:“你看,这叫‘绝育绳’,专门防治小卷蛾、透翅蛾、蠹蛾、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没有了‘钻心虫’,冬桃不坏核。此外,桃园里遍布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

  阜城县崔庙镇党委书记酒大庆谋划了冬桃产业发展蓝图——张家桥村生态种植、生物防治、优质高产的模式,可以复制推广到周边村,形成2万亩的冬桃种植示范带,进一步带动休闲、观光、采摘、农家院的发展。

  记者在张家桥看冬桃,看到了百姓致富的新路径,看到了循环农业的新利用,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关键词:循环农业,生物防治,冬桃责任编辑:吴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