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闫思宇 刘梦妍)中秋节后上班第一天,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衡水市枣强县第一幼儿园四分园的老师张迪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与窗外阴沉的天气不同,张迪心里揣满了开心事儿:她4岁的女儿依依,今年9月也来到了四分园上学。
“以前不是不想进公立幼儿园,是实在挤不进去!”张迪向记者回忆起去年在网页上为女儿办理入园手续的场景:好不容易登上预约网站,却显示名额已满,“没办法,公立幼儿园名额太少,约不上,只能去民办幼儿园。”
张迪正在教学生捏泥人。长城网记者 闫思宇 摄
“可民办幼儿园学费贵啊,一个月要将近1000块的保教费!”张迪坦言,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幼儿园,他们一家子没少为这事上愁。
而现在,张迪每月仅需负担200元左右的保教费,入学填写申请单,不用再“拼手速”,还可以让女儿享受比原来更好的教育。
不仅如此,身为幼儿园教师的她,自去年从民办幼儿园转到公办幼儿园上班后,不仅待遇提升,还有很多培训机会,对于个人发展很有益处。
“这得多亏了我们县的‘民转公’政策!”
张迪口中的“民转公”是枣强县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一个有力举措。
张迪正在教学生手指舞。长城网记者 闫思宇 摄
由民办幼儿园申请,县直幼儿园将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办成县直公办幼儿园或乡镇公办幼儿园分园,对其进行收购并统一管理,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民转公”突破了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了群众“入园难”“入园贵”的烦心事。
张迪的生活变化是枣强县开展普惠性教育改革的缩影。2020年,枣强县通过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园方式,将全县38所符合条件的民办园转化为公办园分园,使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之前的51.08%提高到了85%。
“不仅名额多、价格低,开展普惠性幼儿园的最大好处是‘去小学化’。”枣强县第一幼儿园园长李莉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提高招生率,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这种行为会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发育。”
张迪正在教学生手指舞。长城网记者 闫思宇 摄
“民转公”后,如何深入改革更能让百姓尝到普惠性教育的“甜”呢?
李莉告诉记者,目前第一幼儿园已经将接收入学的年龄限制从3-6周岁,调整到2周半以上,“我们计划继续将年龄限制下调,争取不久后让2周以上的孩子均可入园。”
“小朋友们,大家一起跟张老师做手指游戏。”下午三点采访即将结束时,张迪正带领全班同学学习手指舞,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传出,伴着窗外小雨沙沙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