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李代姣)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照亮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正式打响。
飞船内,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敬礼,启程,状态良好,随后,飞船被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时隔仅仅一个月,“天和”核心舱又迎来了新的“太空出差3人组”。至此,空间站建造阶段2021年度5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神舟十三号升空。资料图
在本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中,网络通信研究院打造了安全周密的安控系统保证飞船飞行和航天员安全,统一测控系统确保飞船精准入轨,在陆海空天布设密不透风的航天测控通信网,保障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安控系统再次亮相:为“生命之舟”保驾护航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如何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安控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在紧急情况下可发送逃逸指令,帮助宇航员安全逃逸,为宇航员提供万无一失的保障。
网络通信研究院此次参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安控系统已历经多次考验,为确保此次发射任务顺利完成,研究院最新研制的1套地面安控系统、1套地面逃逸安控系统、2套车载逃逸安控系统和1套车载机动统一测控系统将一同参与执行关键弧段的安控、测控、逃逸任务。
统一测控系统:确保精确定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三号要完成交会,测控系统需实时对飞船进行测控,观测分析飞行器位置、速度、飞行姿态,实时调节飞行姿态、轨迹、速度,实现精确定轨。
径向交会对接示意图。资料图
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统一测控系统遍布陆海空天,与三颗中继卫星共同织就了立体通信测控网。整个测控通信网通过遥测、外测,对神舟十三号和核心舱进行远距离引导,确保精确控制航天器入轨。
本次发射任务中,研究院最新研制的首套车载机动测控设备承担着神舟十三号飞船上升段、返回段和飞船进入轨道运行段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测控任务,同时具有地面人员与航天员之间的话音、图像等信息传输功能。
天地通信系统:打造通信传输“天路”
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其中重要项目。完成这场天地通话,需要空间站、天链中继卫星和地面站三者的共同参与。网络通信研究院多个设备系统在天地之间打造了一条宽带、高效、可靠的通信传输“天路”。
为了适应载人空间站和神舟飞船任务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从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开始,网络通信研究院陆续新建了多套固定站、车载站和便携站,并对卫星通信设备硬件及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新建和升级后的系统中,研究院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放和高速调制解调器全面代替进口设备。升级后的系统采用高阶调制、高效编码等技术,大大提升了卫星通信传输能力,系统传输容量提升了5~10倍,可以满足载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数据传输的要求。
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是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天地信息传输的关键。为适应空间站任务需求,研究院对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地面终端站采用自主研制的全国产化平台监控系统,实现了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及故障自动处置,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可靠性,缩短了任务准备和故障处置时间。
天地通监控中心系统作为天地话音图像的管理和指挥中心,拥有大带宽通信能力,在天地之间打造高效、可靠的通信传输链路,可实现语音、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让航天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实时交互。 了解航天员太空生活,离不开清晰的图像传输。网络通信研究院新研制了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可适应载人空间站多舱、多场景天地图像传输要求,完成低速图像、高清图像及全景图片等各类图像信息的传输,为天地之间联通构建可视化平台。
为确保此次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网络通信研究院派出多名精兵强将,奔赴东风发射场区和沿途航区现场、地面站现场等参与保障工作,为中国航天“星辰大海”梦想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