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50名詹天佑班师生京沪高铁“飞的授课”
学生用“声音检测仪”演示检测列车噪音状况。张建新 摄 “飞的授课”难度:高于书斋里的实验课 “和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现场‘飞的授课’不仅‘科技含量’更高,难度也相对加大。”专业指导教师王天亮博士表示:“‘飞的授课’的内容是实验贴地飞驰的高铁的真实环境,而学校课堂的内容是验证和演示一些原理、概念,所以后者教授效果更好,难度也较大。” “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次难得的亲自参与情况下的授课体验。”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孟丽军表示:“这种直接置身于教学环境中的方式让学子真实感受到了一些课堂中发现不了的现象,对学生培养兴趣和老师如何施教都有启迪作用。” 对于此次“飞的授课”,学校学生处处长赵彦刚表示:“2008年,我国首条高铁开通运营后,我们就一直在考虑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高铁的一些实验选取在‘飞的’的现场。并且学校一直在积极筹备,今天在詹天佑基金会支持下,学子体验式‘飞的授课’计划最终得以实现。” “我们还特意印制并为旅客发放了近千份高铁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和问卷调查,很受旅客欢迎和支持,这本身也是对旅客一次普及高铁知识的宣传。”本次带队的学校学生处副处长杜以昌这样向记者介绍。 “飞的授课”经典易懂 方案来自本校“詹天佑班”师生 经典、易懂、直观、新颖,地点选在飞驰的高铁列车上,更具体验性、趣味性等,是本次‘飞的授课’的主要特色。 据了解,从去年9月开始,“飞的授课”教案组就在师生中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实验计划。今天呈现出的几个实验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精挑细选的,最终确定了分别在高铁起动、提速、飞驰、停车等环境中的力学原理和一些物理现象。 据了解,一开始,就有人建议,采用矿泉水瓶、香烟等普通的物品作些简单实验,但这次为了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更好地传播一些高铁知识,师生们还是很认真地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 “这些方案来自老师和学生,经过反复推敲、调整,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和测试过程我们都从中收获很大。”几位詹天佑班的学子称,这几个实验经过了反复的方案选择和修改。在讨论的过程中,考验大家的知识储备,考虑旅客对哪些高铁问题会感兴趣,大家精心细致的分析,一个具体的实验,在“飞的”中是否有可操作性,会带来哪些问题,产生哪些现象。“‘飞的授课’,精彩不断。不敷衍,不马虎,这本身也是体现学术严谨。” “我们走近高铁,在与旅客共同分享高铁知识的同时,更加热爱高铁,也激发了大家深层次学习高铁、为高铁发展做出贡献的热情。”飞的授课结束后,同学们都这样感慨:“飞的授课,不仅是詹天佑学子对高铁的一次亲历体验,也是传播高铁知识、弘扬詹天佑精神的机会。” “詹天佑班”师生与旅客、特大重载铁路桥梁施工人员互致寄语 不知不觉中,詹天佑班学子2个多小时的北京至济南高铁之旅结束。精彩的“飞的授课”测试令大家意犹未尽。临别,带着依依不舍,师生们要和课堂的旅客们说再见了。很多旅客临别热情地寄语詹天佑班师生:“愿同学们早日学业有成,为‘中国梦’添彩!” 带着乘客的热情鼓励,同学们又马不停蹄,连续乘大巴车在微微暮色中,赶到泰山脚下,参观在建的我国“吕梁至日照货运专线”的重载铁路特大桥,该铁路线建成可实现年运输能力2亿吨。登上高高塔架,与工程总设计师和施工人员互动交流,感受现场真实的施工体验,收获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能力。 |
关键词:高铁,体验,授课,詹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