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廊坊抗日烈士王少奇: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来源:长城网 作者: 刘振山 武香君 赵雪 2015-07-27 16:11:0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王继业和妻子、母亲与王少奇的烈士证合影。武香君供图
王继业和妻子、母亲与王少奇的烈士证合影。武香君供图

  壮烈捐躯杨家铺突围战

  1944年,王少奇被任命为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

  当年10月16日,他去丰润县张庄子参加冀热边特委扩大会议。由于敌情紧张,队伍转移到南边的李庄子。第二天一早,敌人突然趁着浓雾从村西摸了上来。在特委组织部部长周文彬指挥下,部队掩护与会人员转移到杨家铺。不料,在这里,他们又遭到五千多日伪军的包围合击。

  情况十分危急,周文彬下达了突围命令。当队伍撤退到半山坡时,行署科科长卜荣久不幸腹部中弹。已经在警卫员掩护下突出包围的王少奇马上转身回去救护。突然,一颗子弹飞来,穿透了他的胸膛。王少奇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突围了,为了严守党的机密,他挣扎着把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烧毁。火光吸引了数十名敌人,王少奇急忙举枪痛击敌人。

  当打到枪膛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敌人中突然传来一个既熟悉又刺耳的声音。王少奇听出这是一个当了汉奸的同学在向他劝降。他忍着剧痛,大骂其无耻。敌人劝降不成,便蜂拥而上,大叫“捉活的”。此刻,王少奇怒视着敌人,从容地举起手枪,对准自己打出了最后一颗子弹……

  据史料记载,杨家铺突围战,我方军地干部、警卫部队共壮烈牺牲四百三十人,受伤被俘二百多人,其中卫生部三十多人,仅一百二十多人成功突围脱险。

  王继业介绍,他曾听经历过杨家铺突围战的老乡讲,当时,村中央有一个水坑,在这里,就死了一百多人。很多干部、战士都是站在坑中的淤泥里牺牲的。部队和老乡打扫战场、就地掩埋时,村里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主动把家里留给自己的棺材捐了出去。棺木不够用的了,烈士的遗体只能用竹帘子、炕席一卷埋了,都分不清楚谁是谁,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1945年9月26日,香河解放。王少奇的遗体回到了故乡。香河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1958年,王少奇的遗骸被安葬在蓟县盘山烈士陵园,此外,唐山市冀东革命烈士陵园也修建了王少奇的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英烈墙上还篆刻着他的名字。2014年8月,王少奇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换做是我,我也会像爷爷那样做!”

  英雄已逝,精神永传。王继业说,每年清明节,全家都会到蓟县盘山烈士陵园扫墓,参加公祭大会。父亲王从舜也曾带着哥哥王继烈重走王少奇当年的抗战路线,寻访抗日遗迹。遗憾的是,一生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王从舜于2014年去世。最令人高兴的是,王继烈的大女儿也毕业于王少奇的母校。如今,她和当年的太爷爷一样,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医务工作者。

  “淑阳出豪杰,提头腰里别。龙潜板桥村,医国唤人觉。暴动起冀东,抗日烽火烈。县长雄赳赳,掷石山怒吼。持久苦鏊兵,鬼哀民抖擞。壮哉杨家铺,杀敌猛于虎。坚定如盘石,指挥颇有度。突围复入围,反躬救荣久。英雄捐心身,中弹成不朽。碧血溶故里,壮志终难酬。”这是香河县县委退休干部曹春生为《青山埋忠骨史册载英名》作的序。在字里行间中,记者能想象到这最后一枪的悲壮景象。

  “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像爷爷那样做,我们一家人都会那样做,这是家族的精神,要永远传承下去!”王继业说。

关键词:王少奇,抗日,烈士

责任编辑:刘振山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