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舌尖上的“非遗”之邯郸:大名府“二五八”名气大

来源:长城网 作者: 2016-01-14 18:42: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拥有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的邯郸,“非遗”美食也是邯郸这座文化富矿中的一脉。在邯郸说起“吃”不能没有鼎鼎大名的大名府。话说大名的名贵小吃是“二五八”。“二五八”指的是:“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

  二毛烧鸡

  “二毛烧鸡”雅称“珍积成烧鸡”创始于清仁宗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8月8日)直隶大名府城内(今河北省大名县)。“二毛烧鸡”创始人王德兴当年开烧鸡铺时并没有字号,因德兴小名叫“二毛”又因二毛在煮鸡里锅内放有二个石猫,所以街坊乡亲习称店铺为“二毛烧鸡铺”。因第一代开业人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人叫他真实姓名,直呼他的浑号“二毛”。于是,他煮的烧鸡也就称为“二毛烧鸡”了。

  二毛烧鸡制作精选新鲜生鸡,工序严苛,讲究烧煮时间,配料齐全。成品清香芬芳,嫩烂脱骨,一拌即散,吃起来肥而不腻,味道鲜美丰厚,使人赞不绝口。据传清道光年间,一位新任的知府大人,敲锣打鼓上任夸官,路过店铺前闻香而落轿,品鸡问其名,随口吟诗道:"夸官逍遥道,闻香品佳肴。适逢设盛宴,吾必备“二毛”。从此,“二毛烧鸡”更是誉满全城,留下了“一锅烧鸡满城香”的美誉,名扬在外。

  清同治年间,德兴将鸡铺秘方技术传给儿子王国珍掌管,国珍在继承父业后,为使“二毛烧鸡”广开销路,齐不雅名号“二毛”,以自己名中的“珍”字为首,取“珍品、积研、成名”之意,更名为“珍积成烧鸡”沿袭流传至今。1966年,周恩来总理来大名视察时,品尝了王宪生烹制的烧鸡后赞不绝口。

  五百居香肠

    创业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东济南府的王湘云来大名谋生,在城内开设了以香肠、熟肉为业的店铺,因大名距济南约500里,故取名“五百居”。由于其香肠味道鲜美,成为当时官府佐餐和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行销省府、道衙中。

  大名五百居香肠制作技艺创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其创始人王湘云,原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自幼家贫跟随本家老人王珍学习肉食加工技艺。后随道台到大名官府当厨师,见大名交通便利、商业繁荣、饮食业发达,于是在大名城内道前街开设了以香肠、熟肉制品为主的店铺,又因大名府距离济南府约五百华里,故取店名“五百居”。

  “五百居”香肠制作技艺,采用传统纯手工制作,配料为家传独特秘方,主要为上等石落子、砂仁、桂楠等中药食料,不含任何色素和添加剂,属纯绿色食品。制作工艺考究、选料严格,以六成瘦的猪肉,剔骨去皮,将肉切成一、二厘米左右的肉丁,加入适量的姜末和盐,再把加工好的配料、陈年酱油等加入拌均匀。静置3小时左右,待料味入肉后再灌入洗净的新鲜肠衣内,每灌14厘米左右用麻绳扎紧,边灌边扎,直至整肠衣灌满。经过20天左右的自然风干晾晒,再下锅用文火蒸煮20分钟捞出即可食用。制出的成品香肠色泽纯正,条杆均匀,香味醇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悠长,独具一格。且经久耐放,炎夏酷暑不腐不蛀。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非遗,美食,邯郸,大名,二毛烧鸡,二五八

责任编辑:王潇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