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邢台巨鹿:不忘周总理嘱托 建设美好村庄

来源:长城网 作者:刘杨 2016-03-03 16:29: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邢台3月3日讯(助理记者 刘杨)3月3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民俗打囤的日子,记者驱车来到邢台巨鹿县观寨乡何寨村。还没进村,就听见鞭炮声此起彼伏。这一天,村民们用柴草灰在院子里画一个圆圈,比作粮仓,把小麦、玉米等粮食放在所画圆圈的中心,用砖块压好,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还有往下面压钱的,当然是祈求来年财源广进。

  走进何寨村,道路宽阔整洁,房舍鳞次栉比,沿街开着一间间小门市,顾客进进出出,生意很是兴隆。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记者来到村南的“四一”广场,给周总理铜像三鞠躬。瞻仰铜像,只见周总理目视前方,右臂微端,左手前挥,耳边仿佛听到了他那谆谆话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广场北边的五保户联建点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再过不久,村里的五保户,当年大地震的幸存者,就可以搬进来安享晚年了。广场周围,许多老年人有的在健身、有的在聊天。5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中,这里受灾严重,周总理亲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

  提起50年前的那场灾难,老人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81岁的董春虎老人回忆道:“那年地震,房倒屋塌,老百姓伤亡惨重。地上的裂缝能有1尺宽,地底下的沙子都溢了出来,场面真是吓人。当时我的感觉就一个,这日子是真没法过了。”

  76岁的董玉年老人每每回忆那一幕,眼里都噙着泪花:“原来公社搭了个台子,让总理背着风给我们讲话。听说总理要来,大伙儿可高兴哩,风也不觉得大了,天也不觉得冷了。周总理来了一看,就走到我们身后让我们转过去,自己站在一辆车上边儿给我们讲话,告诉我们党没忘了我们,国家没忘了我们。过了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总理这是怕俺老百姓被风吹着。他那么大的领导顶着风讲话,我一辈子忘不了。”

  曾给周总理倒了一碗水的李福庆老人,把那只粗瓷大碗保留下来做了传家宝,去世时还在念叨:“总理临走时说了,让我们把生产搞好,把日子过好,过几年,一定再来看我们。现在我们的日子这么好了,可总理再也来不了了。”

  周总理留下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成为何寨村村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何寨村全民动员,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不到三年时间,家家都搬进了新房。村里还建了“四一”渠、“四一”桥,“四一”井纪念周总理来何寨。

  改革开放后,村民在村两委带领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把村庄建得更好了,把日子过得更好了。

  村里的5400亩耕地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30多户心思活泛的农户罩大棚,种韭菜,每亩纯收入达六七千元。

  村民李立刚建成一个300平的烤房,每天能烘烤金银花、菊花10吨,年利润50万,此外他还和50余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共同经营金银花制品,实现大家共同富裕。

  记者来到村东安徽省客商投资兴建的泊盛农业冬暧大棚建设现场,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这个项目采取“园区管委会+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一期投资3000万元,需投建40个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投资47万元。

  正在干活的村民李迎刚满头大汗,把棉衣都脱了:“去年一直干到大年二十几,因为土冻上了才停的工。过完年一回暖,就又开工了。暖棚建成投产后,我们也能在这里打工挣钱。村里有个老传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是周总理留下的。只要守住这个宝,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说着,他用手一指:“看那边,我们村里人很快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住上单元楼了。”原来,村里新民居建设一期的两栋楼已经封顶了,预计到今年采暖期前,第一批72户村民,就能入住了。

  村主任熊书其表示:“历届村两委,都牢记周总理嘱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让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经济,巨鹿

责任编辑:齐彦红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