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疾控中心: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不可少
会议现场。 长城网 刘昆鹏摄
长城网7月24日讯(记者 刘昆鹏 何震)近日,河北省多地出现了连续强降雨过程,使河北进入主汛期,致使多地出现不同的洪涝灾情,为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河北省疾控中心近期召开新闻沟通会,会议上通报了河北省疾控中心应对灾害的各项工作。 河北省疾控中心领导通报情况。 长城网 刘昆鹏摄
为切实加强救灾防病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和事件造成的危害。河北省疾控中心要求严格落实24小时疫情值班,应急队员在非正常工作时间内实行居家备勤制,接到指令后,必须保证在半小时之内赶到单位待命,并检查个人装备。物资方面,结合过去经验,准备所需药品物品及仪器,确保处置紧急疫情的需要。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交通局等多联系,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方便开展工作。除此之外,河北省疾控中心要求各地组织开展救灾防病应急知识培训和实战性演练,确保灾害发生后,能迅速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灾区现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对于受灾地区,要加强受灾区域的监测工作和环境卫生与消毒杀灭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性应急接种或预防性给药等措施,有效保障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在开展救助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救、互救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 大水的到来打乱了我们生活方式,灾后易出现那些疾病?我们该如何防止疾病的发生?如何健康的饮食?河北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洪涝灾害后会发生哪些疾病? 资料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水灾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其次,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蚊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 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洪灾过后防疫是关键 卫生防病知识要点 工作人员进行灾后消毒。 图片来自长城网
洪灾期间和灾后,为保护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灾区群众应做到: 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注意环境卫生。洪水退去后,应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应将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加强家畜的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 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传染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必须下水时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南方),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关注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病人尽量营造好一点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减少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
关键词:河北省疾控中心,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