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城计头乡马峪村 火红的板栗落满坡
资料图。
长城网邢台8月24日讯(记者 张强 通讯员 侯东杰)树下,鲜红的板栗籽到处都是;晃两下树,板栗籽、带壳的板栗就像雨点一样落下。这几天,正值西部山区的板栗成熟日期,辛勤劳作一年,如今到了“往家里拾钱”的关键时候。23日,记者到邢台县城计头乡马峪村,亲身体验了农民们抢收板栗的喜悦与艰辛。 一家四口打板栗 西台沟有近2000棵板栗树,是王书魁和其他6户村民的山场。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这里。从沟底向上爬,沿途看到,山坡上鲜红的板栗籽遍地都是。 坡顶上,王书魁一家四口正在打板栗。在一棵板栗树下,王书魁双手握住树干用力地摇晃,板栗籽、带壳的板栗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下。随后,他的妻子李合梅拿着一根约5米长的竹竿,把树顶上的板栗打下来。 王书魁的两个女儿负责拾板栗籽。大女儿王慧在市区一家保险公司上班,这两天专门请假回来。二女儿王雪是一名高中生,性格活泼的她,给记者开起了玩笑。“帮俺家捡栗子吧,一天给你80元钱,还管饭。不过,这活儿可累了,就怕你干不了。” 王书魁笑着对女儿说,“二妮儿,赶紧干活儿吧,这可是在给你捡学费呢。没看到你姐都请假回来了。” 王慧说,姐妹俩6点就起床来山上捡板栗。“俺爸妈起的更早,天不亮就来了。这几天正是忙的时候,村里人都这样。” 记者听到,附近山坡上到处都有打栗子和村民说话的声音。 记者体验扛板栗 拾板栗要在草丛中钻来钻去,还要冒着被板栗壳扎手甚至砸在身上的危险。不过,对于村民们来说,从山上往下面扛板栗更为不易。 12时许,王书魁带来的编织袋全部装满。“你们再拾一会儿,我先往下面扛。” 王书魁把一编织袋板栗放到肩头,随后,又拎起一袋子,摞了上去。记者用手拎了一下,一袋板栗约15公斤重。感觉扛起来还不成问题,记者也抓起一袋放到肩头。 板栗的确不算太沉,但一溜下坡,而且没有正儿八经的路。本来肩扛板栗就无法控制速度,当时手最想扶点东西,可眼前到处都是带着尖刺的毛板栗。 摇摇晃晃往下冲了近1公里,记者才总算把这袋板栗扛到路边的三马车上。王书魁夸了记者一句,“还真行了”,又再次向山坡上走去。 全村出动“抢”收板栗 12时30分许,马峪村看不到炊烟。路上,拉着板栗的三马车不停地开进村里。 进家后,村民们赶紧用剥栗子机,把带壳的板栗剥出来。正在给板栗剥皮的王金生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顾不上做饭。” 王五臣扛着一袋板栗走进村子。看到支书贾全有,他走过来问道,“听说你早起出去卖栗子了,今天多少钱一斤啊?”“6块,有的地方五块八。”“是吗,价格又降了,半天降5毛啊。” 王五臣说,板栗冬天要剪枝,一开春就得除草、灭虫。管理板栗树这活儿,“年轻人不愿意干,上不去山的人干不了”。这几天正是收板栗的时候,是“往家里拾钱”的关键时期。 王五臣说,拾板栗其实就是“抢”。新鲜的板栗不仅不能存放太长时间,关键是收购价格还不停地下降。“俺们这里种的多数是早熟板栗,等浆水川的板栗成熟,尤其是唐山迁西板栗成熟后,俺们这里的板栗价格就便宜了。” “前两天,最高的时候一斤7块多。再过几天,可能就要降到3块多一斤了。” 村民发愁卖板栗 销售是马峪村村民目前最发愁的问题。 暴雨过后,记者曾来过马峪村采访。当时,大雨将通往该村的两座桥梁冲毁。村民辗转几十里山路拉来钢筋、水泥,用半个月时间将村头的小桥修好。可村外河上至少50米宽的大桥,村民却没能力修复。 贾全有说,马峪村有7000亩山场,是城计头乡种板栗最多的村。每户每年平均可收获2000公斤板栗,最多的户,超过5000公斤。 “每年这个时候,村里每天至少都会有一辆客货车,专门来收板栗,老百姓家门口就能把板栗卖掉。今年桥毁了,客货车进不来,大家只好开着三马去外面卖。有一条小路,可路上有一个陡坡。三马每次最多拉一吨板栗。拉多了,就可能在陡坡那儿翻车。” 记者从城计头乡了解到,马峪附近七八个村所在的片区,是该乡交通最不便利的地方。“俺也知道,那么宽的桥,一时半会儿修不好,今年肯定不赶趟了。”贾全有说。 |
关键词:邢台县,,马峪村,板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