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记者心中的塞罕坝]铭记感人故事 留存精神影响
——访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魏海超

来源:长城网 作者:刘澜澜 2017-08-11 23:06:1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魏海超在采访。魏海超供图。

  长城网8月11日讯(记者 刘澜澜)塞罕坝在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一片由三代务林人一锨一镐、一坑一苗、一沟一坡、历经55年打造出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这个叫塞罕坝的地方,不仅造就了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无前例的绿色奇迹,也亲眼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变,为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提供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范例。7月10日,来自河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魏海超跟随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报道团来到了塞罕坝林场,探寻塞罕坝林场绿色奇迹背后的故事。

  20天的采访中,魏海超穿林海,走湿地,采访一个个造林工人,感受着55年来塞罕坝所经历过的岁月。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塞罕坝人“钉钉子”的精神。55年前,来自全国18个省市,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创业大军集结坝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在沙漠里播种、在石头缝儿里栽绿,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像钉钉子一样,钉出百万亩林海,用汗血、用青春、甚至用生命在荒僻的高原上写下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塞罕坝人的“钉钉子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不管干什么,我们都需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魏海超说。

  除了塞罕坝人的钉钉子精神,魏海超在采访中发现,这里的人,对大自然都有着深深的敬畏,他们正在和已经把生态文明当做一种信仰,去实践去奋斗。

  “一次塞罕坝行,一生塞罕坝情。”魏海超告诉记者,无论是茫茫林海,还是55年来发生的一个个感人故事,都深深打动着他。“这次来塞罕坝的时间虽然只有20多天,但赛罕坝精神给我的影响却会一直留存,在这里听到和看到的故事,我也会一直铭记。”魏海超告诉记者。

关键词:塞罕坝,钉钉子,绿色奇迹

责任编辑:刘澜澜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