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这个女支书不简单,能让“一地生四金”

来源:长城网 作者: 2017-08-20 11:19: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刘佩仿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蔬菜长势。丰宁宣传部提供

  长城网8月20日讯(记者吴绍冰)“在我们村两口子只要肯干,一年下来算上土地流转的‘租金’、务工赚的‘薪金’、股份合作分的‘股金’、种植得的‘现金’能赚八万多元,好多人都翻盖了新房。”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告诉记者,她们村摸索出的“一地生四金”脱贫模式终于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2011年,在外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刘佩仿在乡亲们的邀请、劝说下,回到村里当上了城根营村第一位女村主任。当时,整个村还是低矮的房屋、残垣断壁的院落、泥泞而狭窄的道路。“不能让乡亲艳羡邻村的好生活”,刘佩仿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

  刘佩仿经过详细摸底,决定带领乡亲们从“土里刨金”——从农业种植入手,逐步扩大富民产业。

  “搞农业种植不容易,小农思想束缚了大家的手脚。”刘佩仿告诉记者。2014年,利用县里的扶贫政策,刘佩仿和大家商议,各家出6万元建大棚。但投资风险让大家畏首畏尾,不敢拿钱投资。面对僵局,刘佩仿带头拿出10万元,提出了“赚钱了,各建棚户均分收益,并给予贫困户分红,赔钱了,村两委成员个人承担”的建棚原则。

  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有意愿的村民先建起第一批大棚,刘建春就是他们其中一员,大棚里累累的西红柿映红了他的笑脸。一年下来,靠着两个大棚,刘建春挣了4万多元。看到经济效益,其他村民也不再犹豫了,城根营村的蔬菜大棚也随之扩大到240亩。为了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村里还成立了城美种植合作社。

刘佩仿正在向客户展示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丰宁宣传部提供

  为了让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刘佩仿决定把从事蔬菜大棚生产经营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城美种植合作社党支部,在经营管理中发挥好作用。经过请示镇党委,按照组织程序,产业链党支部应运而生。党支部共有6名党员,书记由刘佩仿担任。刘佩仿给每个党员都进行明确分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管理链条,在市场营销方面,党支部书记刘佩仿主要负责市场,使西红柿价格一直保持在0.5元以上。在技术管理方面,由2名支委负责生产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管理和农户培训。在生产方面,由其他4名党员每人负责监督12—13个大棚的施肥、打杈、薅草和疏果。

  经过几年的摸索,刘佩仿梳理各种经验、整合各种力量,终于为村里确立了“一地生四金”的脱贫模式。全村328户居民每年均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即每亩700-800元的租金;170户农户可连续10年分得扶贫资金入股资金每年10%的利润;村民就近在园区务工,薪金每天70元到100元,每人每年可获得5000-20000元收入。农户和建档立卡户本人自建大棚的,每个大棚每年还有至少1.5万元的纯收益。

  如今,矗立村头,设计新颖,长城造型的村庄标识古朴典雅,彰显着山村的深厚文化内涵;新砌的长城垛,与各家各户的红墙灰瓦交相辉映,就地取材的虎皮墙给村庄增添了独特美感;宽敞明亮的村民服务中心,漂亮温馨的幼儿园,还有那新建的露天戏台……一幅新农村画卷,在城山梁古城脚下徐徐展开。

  “利用国道111线贯穿全村的沿线经济,铁路客货站、煤炭储货场的交通优势,我们要建设新民居,打造物流园区,进行坡地改梯田,把城根营村建设为集农家旅游+农业产业一体化为一体的新农村。”站在城根营村的规划图前,刘佩仿对城根营村的未来信心满满。

关键词:支部书记,河北,脱贫

责任编辑:吴绍冰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