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家三代用工匠精神教书育人
长城网9月10日讯(记者 刘延丽)“我父母是老师,我和老伴是老师,我女儿也是老师。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非常神圣。”9月10日教师节,在河北医科大学校史馆,83岁的杜之鸣教授说,当老师要严谨认真,用工匠精神教书育人。 杜之鸣从小就立志学医,想当个好医生。1952年,她考入了河北医科大学前身——河北医学院医学系本科,圆了学医梦,从此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1957年毕业后,由组织分配留校,在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内科住院医师及内科基础教研室助教,后转入医学基础课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7年退休后受聘于某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从事医学教育工作50年。 虽然喜欢临床工作,但由于身体原因,杜之鸣还是转向了教学工作。她说,当老师她一样能做好,受父母影响,她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几十年的医学教育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杜之鸣将几年的临床医生和临床教学的工作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 “我把基础医学的内容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症状、诊断、预防融合在一起,改进书本知识和临床病脱节的弊端,同时避免了基础课内容的枯燥,学生们都喜欢这种方式。”杜之鸣说,她因人而异、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是她得到的最大的、分量最重的奖励。 如今,杜之鸣培养了数千名学生,他们服务于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医界的中流砥柱。“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以工匠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哪怕做好一件事,兢兢业业,就问心无愧,就是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杜之鸣说道。 谈到传承和影响,杜之鸣的女儿、同样在河北医科大学任教的廖峥嵘告诉记者,她从小就想当老师,要把知识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 “这个时代学习环境越来越好,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接受能力很快,我与学生互相学习,不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如何去正确引导。”廖峥嵘说,她希望学生们能从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 一家三代,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母女俩说,全家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每当想到自己的学生奋战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解除病人疾患,就感到非常的欣慰。” |
关键词:教师节,工匠,教书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