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共享经济”是个好名词,但不是创新通行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远山 
2018-05-30 15:15:35
分享:

  “停车难”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如今,一种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共享停车”在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目前上海、成都、北京等地,都已出台促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然而目前,被各方叫好的共享车位却“不叫座”。

  “共享停车”为什么实际运行效果与预期大相径庭?首先还是车位本身的稀缺性,让其本身的市场叫价预期很高,然而,共享车位企业所能提供的补贴非常有限,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对于持有车位的车主激励度偏低,能够共享的车位不多。

北京首个共享停车位上线 方便周边社会车辆停放 (图/视觉中国)

  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小型空间,无论是办公楼还是住宅小区,产权所有人和使用者都更加看重其私密性,对外开放的积极性低。这种城市文化的积淀,造成了共享经济往往只能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比如共享单车之于马路。而一旦进入私域,推行难度随之大幅度提升,“共享停车”就反映了类似困境。

  而“共享停车”推行难的第三大问题,还是参与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正如相关报道所指出的,部分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明明已经超过规定时期,还占住车位不让,导致原车位享有者回家无法停车。共享经济建立在陌生人经济之上,彼此的连接纽带主要依赖于利益共享关系以及更为重要的个人信用度,一旦后者因为此类事件发生而损害,就会形成扩散效应,造成原车位享有者对于“共享停车”模式的整体不信任。

山东泰安现“共享停车位” 扫描二维码即可使用 (图/视觉中国)

  诚然,很多时候人们停车办事,原定停车一两个小时,可能就因为事情本身的多变性,会导致所需时间延长,这种矛盾是难以去事先调控的。但如果“共享停车”企业优化其运营和技术调配模式,让“共享”时间到期的车主可以就近将机动车转移到其他空闲车位,就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这取决于“共享停车”模式的技术、运营不断优化和成熟,但本质上还是需要参与者有更高的自觉。

  “共享经济”是个好名词,但不是各个领域的“停车”通行证。近年来,“共享经济”大行其道,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床位等层出不穷,但时至今日,除了共享单车烧了数十亿后,被互联网巨头作为用户流量入口而收购,其他共享经济模式基本悄无声息了。其中的因素,就在于经济产业千差万别,不可能一种模式万能套用。

  这也让我们反思其中的关键,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的是互联网产业创业者、从业者,对于更为复杂的实体经济领域多加研究,而绝不能唯互联网论,认为只有套个“互联网+”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共享经济”,牵涉到线上线下的高度协同、资源整合、国民素质等一系列问题,更应从业者保持谦虚之心深入其中,否则就可能让本应可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好事变成一地鸡毛。

关键词:共享停车,北京,停车难责任编辑: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