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河钢塞钢:一座钢厂幸福一座城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海泉 庞晓玮 
2018-09-04 06:33: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王海泉 庞晓玮)距中国万里之遥,多瑙河畔,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市,有一座钢厂,改变了一个城市的面貌。

  这就是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简称“塞钢”或“河钢塞钢”)。

  “正是由于钢厂经营有方,这座城市才得到了拯救。”斯梅代雷沃市的市长曾经这样评价塞钢。

  2010年的塞钢。河钢宣传部供图

  一拍即合,塞钢诞生了!

  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成立于1913年,是当地知名的百年老厂。高大的厂房外墙上写有巨大标语——“塞尔维亚的骄傲”,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唯一一家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全资持有的大型支柱性钢铁企业。

  斯梅代雷沃是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全市人口接近11万,斯梅代雷沃钢厂拥有5000多名职工,90%来自该市。该市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起床后看一下斯梅代雷沃钢厂的高炉烟囱,如果烟囱都在冒烟,就表明钢厂正常生产,他们就心安了。

  “钢厂是这座城市的龙头企业,也是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钢厂的生死决定着这座城市的兴衰。”斯梅代雷沃钢厂公关部经理耶丽娜•拉多扎克维奇告诉记者。

  在说到塞钢在斯梅代雷沃市的影响力时,斯梅代雷沃市市长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在斯梅代雷沃市及周边地区的绝大部分家庭里,家中一个或多个成员就职于钢厂。钢厂的成功运营关系重大,如果把上下游企业及同钢厂有关联的合作单位一并计算,大概涉及到2万户家庭,约8万人。”

斯梅代雷沃市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记者 王海泉 摄

  这座在塞尔维亚人心中举足轻重的钢厂却因经营不善在2003年破产,之后,以2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钢铁公司。2012年美国投资者撤资,塞尔维亚政府重新收回该钢厂所有权。

  此后,塞政府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者。2013年4月,钢厂恢复生产,但产量有限。据悉,过去几年,该厂每个月平均亏损约1000万欧元,塞尔维亚政府每年得拿出数千万欧元养这家钢厂。“曾经的‘巨无霸’沦落为如今的‘老大难’!”当地有媒体发出这样的哀叹。

  在当地人眼里,这座钢铁厂就像一台“老爷车”,大部分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的,“最先进”的设备也只是上世纪80年代的。

  2016年4月,河钢集团来了。

  这时的河钢,正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按照“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的发展定位,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双方一拍即合。

  2016年4月,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约,以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保留其5000名员工,成立了塞钢。

  爆发吧,中国力量!

塞钢公司飘扬的旗帜。河钢集团 刘婧一 摄

  如今,塞钢公司的上空,久久飘扬着三面旗帜——中国国旗、塞尔维亚国旗和河钢集团的旗帜。它们被合作发展的东风吹得猎猎作响。

  钢厂员工佐兰·帕维克真诚地说:“我希望中国和塞尔维亚国旗一直飘扬在这个钢厂的上空,这意味着钢厂的年轻人将有美好的未来,这对于我们的钢厂,斯梅代雷沃市乃至整个塞尔维亚至关重要。”

  2016年,习近平主席对钢厂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将来把钢厂打造成金字招牌。面对总书记的嘱托,塞钢全力以赴。

  经营行不行,数据来说明。2016年4月收购钢厂之后,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新成立的塞钢就实现盈利,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2017年就给塞尔维亚政府上缴了约4000万美元的税款。

  2018年上半年,塞钢产钢90多万吨,销售钢材81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7亿美元。与收购前相比,产量和销售额都已超过2015年全年。

  这一串串惊人的数字,塞钢人是如何达到的呢?

  河钢接手斯梅代雷沃钢厂后,充分利用河钢的管理优势、改变商业模式的优势、技改的优势,以及依托资源配置、产品结构调整,改变钢厂现状。投入100多万美元用于改善员工福利、道路修建等,河钢塞钢中方团队与员工一起过圣诞节,用中国传统方式为员工庆祝生日……

  “斯梅代雷沃钢厂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河钢需要大家!”“我们真心相待,主动关爱!”……当初河钢董事长于勇的承诺,真真切切地在这片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

  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人把不怕苦不怕累的中国“干劲儿”也带到了这片欧洲大地。中国人爆发的力量令人刮目,河钢人展现的亲和力让人温暖。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记者 王海泉 摄

  5000人,一个都不能少!

  河钢的到来,不仅挽救了塞尔维亚唯一的国有钢厂,还为钢厂的5000多名员工带来了希望。

  钢厂有两座巨大的高炉,当地人称工厂烟囱冒出的烟为“希望之烟”,因为它表明生产正常,对工人们则意味着工作、收入和生活一切正常。 2015年时,一座高炉被迫停产,现在已恢复生产。

  50岁的钢厂职工弗拉丹•米哈伊洛维奇告诉记者:“那时候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当时钢厂只有一个高炉在运行,勉强维持生产而已。那段时间,工人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他们为自己和家庭感到忧虑。”

  接手仅仅数月,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就启动了第二台高炉,将每月钢产量从原来的6至7万吨提高到12.9万吨,实现了扭亏为盈。从那以后,12.9万吨的月产量一直保持到现在。

正在工作的塞钢员工。记者 王海泉 摄

  河钢接手后,没有裁减一名员工,而且还新增了300多个工作岗位,工人的工资也与日俱增。

  塞钢员工Vojisla告诉记者,他现在工作稳定,收入增加。能在这样的工厂里工作,不仅给了儿女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让孩子们有了让同龄人羡慕的资本。

  工厂三大工会之一的独立工会协会主席萨萨·乔利奇表示,目前工人对工厂现状很满意,工作稳定,收入增加,可以计划子女的教育、医疗以及家庭旅游等过去几年都不敢想象的事情,生活更加美好。

  塞钢还破例发了奖金!原斯梅戴雷沃钢厂自建厂后从未给工人发放过奖金。但在2018年,由于第一季度每个月都保持了创纪录的产量,河钢决定普发奖金,而这一次是建厂90年来历史上首次发奖金,这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兑现诺言。

  如今,在塞钢工作,对塞尔维亚人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是1号和15号发工资,这一天我们都会对彼此说‘明天超市见’。”塞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白莉娜。

  她的女儿就以妈妈在塞钢工作为荣。她13岁的女儿塔玛拉创作的《妈妈工作在河钢》,在河钢10年书画展中获得了优秀奖。白莉娜说:“我的孩子将来可能也会到河钢塞钢工作,我要帮助他们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为河钢塞钢,也为孩子们的未来!”

  金融棋活,全盘皆活

河钢塞钢热轧车间。记者 王海泉 摄

  作为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塞钢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对斯梅代雷沃这座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不仅仅在于钢厂员工,还体现在社会氛围的改变。

  “现在你能从班车上感觉到完全不同的气氛,以前车上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厂子情况又不好,现在有了许多年轻的新面孔,这让人感到振奋。”轧辊准备车间副主任米尔贾娜·格利高日贾维齐笑着告诉记者。

  不仅钢厂的氛围走向年轻化,钢厂的合作伙伴们也看到了希望。河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后,宣布承接钢厂之前签订的所有供销合同,给供货商们吃了定心丸。

  不仅如此,整个城市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我看到周边的人消费能力提高了,银行也开始提供利率更加优惠的贷款。整个城市都开始发生积极的变化,这在之前是完全不可能的。”53岁的高炉维修主管佐兰·帕维克有感而发。

  在被问道“你觉得河钢集团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的时候,斯罗博丹卡.德拉吉切维奇告诉长城新媒体的记者:“更多的工作岗位、更高的GDP收入、更好的区域稳定性,因为周边更多的企业愿意和我们合作共赢了。同时,河钢也为我和我的孩子带来了更好的工作机会,稳定的工作,更多的收入,稳定真的很重要,这给下一代在这个美丽的国家生活创造了理由和基础。”

斯罗博丹卡.德拉吉切维奇。记者 王海泉 摄

  河钢集团还在塞尔维亚引发了一阵学习汉语的热潮。河钢集团曾向斯梅代雷沃中学捐赠了一批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斯梅代雷沃中学也因此开设了汉语课,让这个城市的孩子们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塞尔维亚女孩蜜蜜接触了汉语并且很快喜欢上了汉语。因为开始学习汉语的缘故,加上妈妈又在河钢塞钢工作,蜜蜜平时接触的中国人也就多了起来,她逐渐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塞钢爆发出的巨大活力,还催发了一系列惠及当地发展与民生的项目。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塞尔维亚积极响应、参与,收获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已竣工通车,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工程项目业已完工,E763高速公路、匈塞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两国企业还在探讨工业园区等合作项目。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

  作为中外合作的标杆和典范,河钢集团帮助塞尔维亚渡过了难关,帮助市民们学到了技术,改善了生活。未来,这一座友谊的丰碑,还将继续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进程。

  河钢集团在塞尔维亚谱写的友谊篇章,意味着中国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将越扩越大,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世界步伐又迈出重要一步,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起做大经济发展的蛋糕。

  逆境时携手前行,顺境中共襄盛举。经历了风雨,塞尔维亚人和中国人一起,创造了值得骄傲的今天。我们也必然会携手同行、风雨兼程,一起奔向更加幸福和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塞钢责任编辑:庞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