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固安县知子营乡北屯村一处果园内,果农正采摘李子。 通讯员门丛硕 记者祝雪娟 摄
长城网讯(记者 郭庆敏)在我国北方地区,很难吃到真正熟透的火龙果。为什么?因为火龙果大多产于南方,需要经过长途运输,必须在六七分熟的时候摘下来。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北方产的火龙果上市了!
在河北省北部的平泉市,240亩火龙果长势喜人。“在家门口能吃上熟透的火龙果,我这也是第一次。”来自承德市的崔女士一边带着女儿采摘火龙果一边说。
这片火龙果产业园的负责人林大龙介绍说,因为是全熟采摘,这里的火龙果糖分积累更多,甜度更高,口感更好。
其实,在北方地区,种植火龙果并不罕见,但都是直接种植南方的品种,因为气温、土壤、湿度等因素,口感并不太好。2015 年,平泉市引进台湾品种后,并没有直接种植,而是用两年的时间精心培育,终于在2017年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新品。
“预计今年的产量能达到5万斤,现在是供不应求,单凭喜宴和寿宴就解决了销路问题。”林大龙说,“明年,产量将达到40万斤,一些超市和果蔬批发商已明确表达了采购意向。”
今年以来,河北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食用菌分别达到 298 万亩、265 万亩、32 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8.3%,同比提高 1.6 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省农工办副主任高一雷说。
政策支持,特色产业“规模发展”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河北省自然条件优越,地型地貌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奶源区、葡萄种植黄金带和落叶果树最佳适生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文化传承,河北省将差异化、特色化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路子,特色农产品总量增加、质量提升、品牌增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许多县市的特色产业已经开始走向集群化、规模化。
有一种花,花开初期为白色,继而转为黄色,此花叫做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在邢台市巨鹿县,栽培金银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迄今已有400多,是全国有名的金银花之乡。巨鹿县副县长郭帅军表示,9月下旬,巨鹿将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农民丰收节”,活动的吉祥物上就有明显的金银花元素。
其实,早在20年前,巨鹿县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的意见》,致力于将巨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集金银花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基地。“目前,以金银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20万亩。”巨鹿县副县长赵洪义介绍说。
除了巨鹿,在张家口市的蔚县、赤城、康保、沽源以及承德市的围场、隆化、滦平等地,也都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全力打造中药材产业,使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省共推出64个中药材道地品种,其中,一批品种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比如涉县的柴胡、内丘的酸枣等。”河北省农业厅特色产业处处长王旗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通过几年来的重点打造,已经有6个品牌获得了国家的地理标志认证登记。”
为选准特色产业,河北省制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文件,大力发展科技农用、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把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合力攻坚。
根据规划,在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保定、廊坊、唐山等市,将发展鲜食玉米;在鸡泽、昌黎、阜城、张北、乐亭、平泉、沽源等地,将发展辣椒、甜瓜、大蒜、樱桃等优势产品;在丰南、乐亭、曹妃甸、昌黎、抚宁、滦南、黄骅、海兴等地,将建设对虾、海参和扇贝养殖区;在太行山、燕山浅山丘陵区和环渤海地区,将发展高档苹果种植基地……全省将在8类产业中选择一批地域性强、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重点扶持,规模发展,尽快提高这些特色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培植区域农业特色产业。
科技攻关,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围场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自然条件优越,种植有机木耳绝对错不了。”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姜家店乡,孙海龙是一位科技致富能人,他2013年创办了佳泽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结合家乡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开发出一项富含黄酮的有机黑木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并申请了“山间24度”有机黑木耳品牌,“如今,我们的产品已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山东等地。”
承德市市长常丽虹表示,承德市聚焦产业布局,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档升级”,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68家高校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村等农业院士工作站7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 57%。目前,承德有10个县区成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每年供应京津绿色农产品超过500万吨。
近年来,河北省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载体,引导要素集聚,整乡整村推进,重点打造100个优质绿色农产品、100个农业领军品牌、100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100个创新性农业企业。全省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围绕特色优质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重大关键性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各市县也在组建专家团队,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持。
在河北省邯郸市,已经建成中西部杂粮、东南部花生、东北部棉花、中东部高产蔬菜、西部“太行药谷”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聚焦带,培育了“中国鸭梨之乡”等14个中国特色之乡。
标准引领,特色产业“动能转换”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骨干,以供港、供京基地为基础的特色蔬菜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互利共赢。”唐山市玉田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齐说,他们通过建基地、讲安全、强宣传、重营销等方式,强力推进玉田白菜产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
“省里将重点支持一批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和100家特色产业省级产业化联合体。”河北省农业厅相关人士表示,力争用3年时间,全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以上,同时,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强化质量监管,实现内外销产品“同标同质”。
标准化生产为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稳定提供了保障,质量好的产品永远是市场的“敲门砖”。经过多年努力,河北省培育的品牌农产品达到6万1千多个,涵盖粮油、生鲜、果品、零食、饮品等领域,从“初字号”“原字号”农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全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产品达到2578个,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有169个。
“‘特色’就是‘独有’,就是‘区别于其他’。所谓特色产业,就是利用本地独特资源,开发名优农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相关人士表示。按照部署,到2022年,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值要占农业增加值5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万亿元。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河北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广袤的燕赵大地,“河北生产”正在向“河北特产”转变,“河北产量”正在向“河北质量”转变,“河北产品”正在向“河北品牌”转变,一大批立足资源优势、注入现代农业要素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正在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