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环境好了,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提上了工作日程。从何下手呢?丛文他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党员联系群众大走访。在丛文和李凇的组织带领下,村干部多次进行入户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东李庄村的孩子们课外生活非常单调。农村不像是城市里,有那么多针对孩子的兴趣班,原来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大多数就在疯跑,可如今,孩子们大多数都被手机、电脑给吸引住了,待在封闭的世界里,早早的戴上了象征着学问的眼镜,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个村的同龄儿童都互相不认识。俗话说“扶贫先扶智和志”,教育是改变贫穷代际传播的根本之策,为补齐村里素质教育短板,丛文在村里开办起一个公益学堂“崇文学堂”,丛文成了孩子们的思政课老师,教孩子们书法、国学经典,他还把自己爱人、爱人的同学朋友都拉进来,给孩子开设美术、音乐等课程,还会带孩子们去采摘、游学。最初只有6、7个孩子来学堂上课,如今,每堂课都会有将近30个孩子,很多家长们都挠头的问题,在这个课堂上却轻松解决了。村里今年6岁的顾天雨,在家吃饭一定要奶奶喂才行,在学堂听了三字经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回家后就自己动手吃饭了。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家长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原来村里有几户为了地边地沿的小事儿争吵了一辈子,现在因为孩子们玩的好,也都“往事付之一笑”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子,课堂虽小却成就着美丽乡村的大梦想。农历的二月二十五是东李庄村赶传统庙会的日子,因为邻里矛盾等各种原因一度被叫停,庙会一停就是20年。2019年3月31日,也就是农历的二月二十五,东李庄村的传统庙会在李凇和丛文组织下得以恢复,让整个村庄沸腾起来,几十年的老邻里,老乡亲又一次坐在一起拉家常,其乐融融的画面温暖了每一位村民。
丛文、李淞和村民交谈。冯锐 摄
村子里的孤寡老人也是村干部时刻惦记着的,特别是孩子没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如果夜里有突发事件,又联系不上孩子,后果不堪设想。丛文最开始设想着为他们安装一套“一键呼叫”系统。他们寻遍了省会,还联系了深圳的厂家,比较发现成本太高,单开发软件系统就要十万左右,村里没有这么大的资金力量。怎么办呢?不死心的李凇在淘宝上找到了一款“孝心呼叫器”,每台两百来块钱,可以绑定村委会的24小时值班电话和村干部手机,实现一键呼叫。如今,村里13位独居老人都已经收到了村两委免费发放的呼叫器,老人们多了一个贴身保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儿女胜似儿女”十几位老人这样称赞这两位年轻干部的孝感情怀。
产业兴旺是农村振兴的基础。为了把东李庄村建设的更美好,丛文和李凇可谓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最近李凇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培训班,到河北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天天视频讨论工作是两人的必修课。李凇笑称,如果自己说的话按斤算的话,这两个月少说也得有几吨了。仔细分析了东李庄的区位优势,村委会决定带领大家种植药材,将依托周边的神威、以岭等大型药企,为村民致富闯出一条路子。现在,东李庄村已经流转了70亩土地,种上了五味子,并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做技术指导,三年时间即可见成效。
“这两位年轻人是中华传统美德践行者,更是传播者。唤醒传统美德,复兴传统文化,乡愁才有根基,老百姓致富才能有德行,这个样本,非常值得推广。”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梁勇说,丛文和李凇带着很深的感情为老百姓服务,有想干事的初衷,能干事的智慧,当然更有干成事的本领。“文明乡风从娃娃抓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德’乡村振兴,就会得以实现”梁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