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花满太行】富岗128道“苹果经”,沾!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万前进 张晨光 
2019-07-03 17:18:49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万前进张晨光

  巍巍太行山下,“富岗”苹果久负盛名

  128道种植工序,种出百元一个的“金苹果”

      致富“秘籍”免费赠送,让“金种子”在太行山上开花结果

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越发枝越多,光照条件越不行,不透气,所以说现在就采取这办法往下别,这个枝就这样往下别,跟这个枝可以别到一块去,你现在就不用管它了,到明年自然就成花了。”6月27日,在邢台市侯家庄乡的一处果园里,杨双奎正顶着炎炎烈日,给果农们讲解苹果树的控枝增产技术。

  目前正值苹果树夏季管理的关键时期,然而身为岗底村富岗苹果生产管理中心主任的杨双奎却天天往外跑,这次因为在承德、唐山等地苹果种植区做技术指导时中了暑,想回来休息两天,刚进家门就接到了附近果农的电话。“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天天要跟你打电话,他就追着你什么时间来这儿给我们搞技术服务,但是我们去了,他不会让你走,他就想让你在这儿多呆几天。”

  为什么杨双奎会这么受欢迎?因为在河北提起种苹果,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的“富岗”苹果久负盛名。李保国教授生前在岗底村研发的128道苹果树种植工序,让“富岗”苹果在市场上卖出了100元一个的高价。截至2018年底,岗底村靠着村里4000多亩苹果树实现年人均收入4.3万元。

富岗苹果生产管理中心主任杨双奎给果农讲授果树管理技术。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开始富岗(岗底村)那儿种苹果,咱们都不相信,你说种了苹果不种粮食,你吃啥啊?”今年57岁的刘怀民家住九寨会村,祖祖辈辈都是在太行山里靠种粮糊口,当初看到邻村岗底要种苹果,老刘觉得纯属瞎折腾。现而今,穷了半辈子的刘怀民也萌生了致富的想法,把自家的2亩多口粮田,全都种上了苹果树。

  “咱自己种的不沾(不行),技术不沾,质量不沾,苹果个儿都比较小。价钱当然是受影响,人家一斤卖4、5块钱,咱们这个都是论堆儿卖,一块多钱、几毛钱(一堆儿)。”靠自己摸索种了几年果树后,刘怀民才明白岗底村为什么会把李保国教授称为“科技财神”。

富岗苹果被认定为河北省名牌产品、2008年北京奥运专供果品。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在太行山区贫瘠的土地上种苹果,果树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为此,刘怀民和其他果农就像当年岗底村请李保国教授一样,把岗底村的果树技术人员请到了自家果园。“苹果是季节管理,春天就开始刻芽,人家来指导,到夏季管理再过来,冬季过来辅导修枝,一年最少过来四五趟。”

  有了岗底村技术人员的指导,刘怀民种出来的苹果就大不同了,“咱这苹果质量上去了,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贵一块多钱(每斤),每亩地多收入两三千块钱。”

  “在家里种果园比他们年轻人(出去打工)还强,去年不沾还弄了两万(元),今年估计不能低于四万。”今年61岁的刘开如望着自家已经挂果的两亩果园,底气十足的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听到岗底村有果树种植技术的培训,他就像小学生一样准时赶去上课。“只要是人家讲管理果树技术,只要是一通知,立马到,越学越有劲儿。”

岗底村191名果农考取了农民技师证书“持证下田”。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现在的岗底村已经成了苹果种植技术的输出地,其实早在2010年,全村191名果农就通过果树工技能培训,考取了初、中级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2016年,李保国教授去世后,岗底村成立了“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几年来小分队走遍了太行山区的沟沟坎坎,仅在杨双奎的手机里就存下了300多个帮扶地区的联系人电话。只要电话一响,无论远近小分队的技术人员都会赶过去进行免费帮扶。

  “北边到承德、张家口、唐山、遵化、石家庄、包括往南这些地方,你像沙河、武安这些地方,我们都一直在跑。”说起这些年来的帮扶成果,杨双奎做了个初步统计,“跑过的跟没跑过的地方一对比,每亩地增收3000元。”

太行山上密密匝匝的苹果树种满山坡。 长城新媒体记者 万前进 摄

  “富岗”苹果的128道种植技术是岗底村发家致富的“秘籍”,在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杨双奎:这么满世界的去做技术指导,就不怕别的地方种出了更好的苹果,影响村里的收益吗?

  “这项技术是李老师在岗底20多年研发出来的,他研发这项技术不是就为了咱岗底,他是为了咱太行山种果树的这些农民。”巍巍太行山下,密密匝匝的苹果树已经种满山坡,作为李保国教授在岗底村的第一个学生,杨双奎语气坚定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愿。“128项标准化生产技术就像一个金种子一样,我们就想把这个金种子洒遍太行山,让它在太行山上开花结果。”

关键词:太行山,岗底,苹果责任编辑: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