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视频|【聚焦文代会、作代会】潘幸泉:这个扎着马尾的小作家该上高二了!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路娟 张瑞雨 
2019-07-09 11:07: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路娟 张瑞雨)16岁,有一些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也有一些孩子早已头顶各种光环,成为“小名人”。潘幸泉属于后者,这个扎着马尾、略带羞涩的高一学生是如何一步步踏上写作之路的呢?记者带您一起了解。

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石家庄市代表团代表潘幸泉。长城新媒体记者 路娟 摄

  无心插柳柳成荫

        打开潘幸泉的简历,一大串的头衔让记者眼花缭乱。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协会员、石家庄市作协理事、河北广电报记者、燕赵晚报校园记者、杏荃文学沙龙社长……

  “潘幸泉一年级的时候就喜欢摘抄一些好词句,做那种小的手抄报,她非常用心。全班同学都有一个小本本,记录平时发生的事。老师说她是坚持得最好的。”潘幸泉的妈妈柳建芬说,然而到了三年级,老师要求写周记,那会她总是应付着写,曾经厌烦过一段时间。

  潘幸泉说,有一天看了一篇关于作文怎么写的文章,看完以后,豁然开朗,很快就学会了写作文。“三年级那会,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激烈的转轮大赛》后,就越写越想写,因为不把自己心里想写的东西写出来的话,就觉得很不舒服。”就这样,没有刻意为之,潘幸泉爱上了写作,一发不可收。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初一暑假的时候,潘幸泉开始大量写作,在网上让大学生帮忙出题,然后根据题目写小说,光那段时间她就写了有几万字,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15年,潘幸泉的第一本书《记忆的颜色》出版,那年她才12岁。

  写作源于生活

  “写作源于生活,不能闭门造车。”潘幸泉经常对别人说。

  潘幸泉喜欢做公益,曾经和妈妈柳建芬去少保中心慰问过服刑人员子女,了解那些服刑人员子女他们的生活,于是她写下了《善良就像蒲公英》,让很多爱心人士集聚到爱心队伍中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用我的笔给这些孩子一些光亮,让他们让感受到一些温暖。”她对记者说。

  暑假,每周六清晨4点半,潘幸泉就早早起床加入一杯豆浆公益行队伍,为清洁工人送豆浆。她满怀感情地写下《街上流行红马甲》的文章,写出了清洁工的心声和志愿者的热情,温暖了一座城市。

  她还参加了关爱太行慰问抗战老兵募捐活动,捐了自己的稿费,利用星期天跟随石家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老师一起深入平山老区采访九十多岁的老战士,每一个老兵都有一段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她倾心创作了《太行老兵》。

  不仅如此,潘幸泉还擅于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把写作与生活真正融合在一起。她在一篇文章中曾写到,深入基层、关爱社会,拿起手中的笔,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通过自己的文字,传递一种社会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作为青少年作家,应该贴近生活、悲天悯人、利他主义、剖析自我”。

  每本书至少读三遍

  小小年纪就能在几十家期刊上发文近200篇,出版个人作品集3本、合集18本,这让很多成年人都逊色不已。那她有哪些写作技巧?

  潘幸泉说一定要多读书,每读完一本书,自己都会试着模仿刚看完的这本书去写作。谈到自己写作的技巧,她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写作一般会先看重立意,然后讲究文笔,最重要的就是精读书。“每一本书至少读三遍,做标注,看看有没有好的字词语句记下来,充盈词汇量。第二遍把条理脉络理清楚,第三遍的时候起码隔半年再看一次,温故而知新。”

  马上就要进入高二生活的潘幸泉,学业也会越来越重。“首先要保证学业,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继续写作。高中毕业前出自己的第4本书《爱是一个圆》。”潘幸泉说。

关键词:作代会,第七次,河北省责任编辑: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