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美丽河北:天愈蓝,水愈清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蔡洪坡 
2019-08-20 15:15:58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蔡洪坡


    8月16日,河北省政府召开全省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调度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进一步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让民心更暖天空更蓝。

    省长许勤强调,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区域大气环境改善,既是重大环境工程也是重要民生工程。

    近年来,河北坚持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殷切嘱托,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

  蓝天常驻,空气质量6年来最好

  一段时期以来,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河北大气遭到污染,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河北营商环境和对外形象,不仅关乎河北发展大局,而且关乎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的大气污染治理非常关注,到我省视察多次强调这个问题,作出指示,为河北做好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河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始终把大气污染治理摆在突出位置。

  河北制定出台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和18个专项实施方案,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推动大气环境不断改善,具体包括打好去产能和退城搬迁攻坚战、打好散煤整治和清洁替代攻坚战、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扬尘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好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攻坚战、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战。

图为今年5月29日的石家庄,蓝天白云格外美。长城新媒体记者刘潇 摄

  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提出的“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指示上,河北步履坚定。今年,河北将压减钢铁产能1400万吨、煤炭900万吨、水泥100万吨、平板玻璃660万重量箱、焦炭300万吨。

  散煤是秋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减少农村散煤污染,河北开展气代煤和电代煤。北京周边的廊坊和保定,20个县1.18万平方公里实施“禁煤区”。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省已改造535万户,今年计划改造180万户。据分析,气代煤和电代煤对空气质量改善贡献率至少在30%以上。此外,今年全省还将削减煤炭消费400万吨。

  通过实施一些列举措,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4%;全省平均优良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6天;全省平均重污染天数为17天,同比减少12天。空气质量为6年来最好,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是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年,河北省将聚焦PM2.5治理,打好“六大攻坚战”,力争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8年下降5%以上。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科学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施“一刀切”式停限产,给企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影响。

  为此,河北省专门出台《河北省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冬季取暖、机动车限行、“散乱污”企业整治、错峰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严禁“一刀切”的把握原则和具体实施细则,从而统筹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相协调,最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

  该《意见》出台后,生态环境部认为,河北积极谋划、先行先试,《意见》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并将《意见》转发至全国各省(市)环保厅(局)供参考借鉴。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好水更好,劣水减少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并存,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碧水保卫战是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近年来,河北省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河北省制定出台了《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重点开展京津冀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支撑区、雄安新区、冬奥会比赛场区等五大区域,着力开展白洋淀流域治理、工业污水达标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

丰宁千松坝森林公园。 承德市林业局供图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家口时指出,要把张家口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

  为此,河北加快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把保水量、提水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张家口将“两区”建设视为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围绕这一工作目标,张家口把建设“两区”作为重要抓手和实践路径,在服务保障首都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推进张家口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喜讯传来,日前,《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已经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开始实施。

  按照规划,到 2035 年,全面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主要河流生态径流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 55%左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 80%;湿地率达到 6.4%;张家口全市 PM2.5年均浓度力争降至25 微克/立方米。未来的张家口将是绿色生态高地。

张北草原天路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和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


2019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两周年纪念日。当日蓝天艳阳,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春意盎然。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雄安新区调研检查时多次强调,要全面提升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调研检查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乘船赴淀内村子,现场检查白洋淀水质监测情况,深入了解淀中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

  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白洋淀水质要全面达到四类标准。为此,今年,雄安新区着力开展涉水工业企业整治、加油站防渗改造、淀中村小型污水站整治、旅游餐饮治理、水污染应急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6项工作。

  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了我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使我省好水更好,劣水减少。

  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河北省74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断面比例达到48.6%,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全省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0.3%,同比降低13.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河北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高到50%,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到18.9%,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修复生态,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表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关系长远发展,也是百姓的致富之路。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许勤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让人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在上月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治理工作会议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与会代表观摩了唐山市南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迁西县长河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等景点。看到一个个显著变化,看到一道道亮丽风景,与会代表普遍感到深受启发,收获很大,一致表示要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

河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参观点之一的长河被视为唐山的母亲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河沿岸陆续兴建了近百家采砂场、选矿场,无序排放对长河生态环境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河河道内,沟壑纵横,杂草丛生,荒凉萧瑟。去年,迁西县全面启动长河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经过一番整治,长河再度变得碧波荡漾,一条清水绿岸的靓丽景观带问世。

  同样,石家庄滹沱河的蜕变也令人欣喜。早些年,干涸断流,沙坑遍布。经过整治,滹沱河已然变身风景如画的湿地走廊,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邢台前南峪的发展历程,充分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上世纪60年代,面对被洪水冲毁的田地,前南峪开始修田治水,绿化荒山。到了80年代,看到办企业来钱快,村里也建起了重晶石矿、冶炼厂等12家企业,结果钱赚了,环境也污染了,村里的废渣堆积成山。

“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

  为了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前南峪痛下决心关停了污染企业,取而代之的是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旅游度假村。2000年污染企业关停的时候,集体年收入670万元;14年以后,2014年的集体年收入增加到了3080万元。如今的前南峪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植被覆盖率达到94.6%,前南峪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满目葱茏

  依旧是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已经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遵循先植绿、后建城的理念,从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扎根,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已经完成新造林17万余亩,栽植苗木1200余万株,今年雄安新区将完成20万亩造林任务。结合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未来,雄安新区将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空间格局。

  一系列举措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关键词:生态环境,河北,美丽河北责任编辑:蔡洪坡